總之,通過放松柔和的運動練習,對身體的神精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肌肉骨骼均能起到良好的保護和加強機能的作用,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強身健體。
2.通過周身肌肉放松的太極拳運動,可增強靈感,提高速度,縮短肌肉緊張到恢復正常放松的時間。陳氏太極拳的運動量、強度都較大,但恢復正常很快。
尤其是肌電圖測試,在陳氏太極爆發力一瞬間,全身肌肉緊張到放松恢復正常只有0.015秒鐘!所以陳氏太極拳的爆發力的速度和肌肉放松是非常快的,它所產生的是速度的力量,而不是僵勁拙力。
3.通過陳氏太極拳螺旋纏絲的放松練習,在應用過程中就自然表現出三種力旋貫力、化解力和穿透力。這三種力,我在“論陳氏太極拳纏絲勁”的文章里已詳細講解過,這里再簡單介紹一下。
通過持久練功,使內氣充盈,在此基礎上,陳氏太極拳螺旋纏絲勁在技擊時就有三種表現:一種是受到外來侵力的沖撞時,用不失掤勁的“旋貫力”將力點化解。
若其余力未盡,再加力相助使其撲空栽倒。若對方感到力點被化,隨即回抽時,就馬上轉勁跟上加力打回勁,使其跌出,此為引進落空合即出之法。另一種是進擊時的旋轉“穿透力”。
就是借機發人時,將周身之力集中一點,快速旋轉加力,如子彈離開槍膛的來輻線,有穿透之威力。其三就是“化解力”。在被人擒拿控制時,順其勁別螺旋纏繞,避實就虛,無孔不入,將對方勁力化解,并能順勁制人。
通過以上介紹,相信大家對陳氏太極拳的放松與發勁已經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這樣,在今后的練功過程中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陳氏太極拳發勁技巧
1、丹田吞吐逆呼吸
開合是太極,吞吐是內功。陳氏太極拳所練的是內勁,除預備式外,所有的形體動作都不離開合變化。通過動作的開合來調整氣息的吞吐,以拳練功,從而達到內外兼修,產生內勁的目的。
口鼻之呼吸,不過借以通內外而已。太極拳之吞吐,是“氣沉丹田”之謂,為丹田之內呼吸之稱。口鼻呼吸之外氣與丹田呼吸之內氣相接,心中神意下照丹田。
丹田是習武之人的重要部位,丹田主要有兩種,即氣沉丹田和意守丹田,練好丹田勁,發勁才會有力量。
與丹田之元氣相交(心腎相交),運貫于周身,暢達于四肢,如此方是拳經所云之:“上下相連,內外合一”。所謂內勁,“是將人之散亂于外之神氣,用拳中之規矩,手足身體動作。
順中用逆縮回于丹田之內,與丹田元氣相交,自無而有,自微而著,自虛而實,皆是漸漸積蓄而成,此謂拳中之內勁也。”
所以,太極拳的身手開合、丹田吞吐即是內勁習練之法。陳式太極拳發勁中采用腹式逆呼吸與丹田呼吸之內氣相接,上下鼓蕩,激發真氣,從而達到以內摧外的目的。
2、擤氣口呼“哼”與“哈”
將逆腹式呼吸與丹田吞吐有機結合所產生的冷、彈、脆、快的抖炸之勁,外形上只是機靈一顫,勁已發出,只有“運勁出于無心,鼓舞出于不覺”,才能在實戰中自由運用,此時,“粘、游、連、隨、騰、閃、折、空、擠、捺,無不得其自然矣”。
內勁是在恰當時機中瞬間激發,可以在呼氣、吸氣、閉氣三種狀態下運用,其發出的勁決定于氣的長短、強弱。
一般的說,擤氣即上顎與舌微合,合而有隙,發勁時,部分氣息從口鼻可呼出,氣壓下降,與丹田之氣相交,鼻中自然發出“哼”的聲音,冷彈脆快。純粹以口呼氣,自然發出“哈”的聲音,相對于擤氣,氣息沉降,丹田之勁上升,力猛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