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姿勢
保持上身與地面垂直的姿勢,不要前俯后仰,將體重慢慢放松地移到后腿,在體重移動的同時,前腿隨著漸漸地放松并被動地提起腳跟,使腳尖點地,直到將體重完全移至后腿,前腳完全放松,腰部骶椎呈后凸的彎狀。
隨之,體重移向前腿。依然保持上身與地面呈垂直狀的姿勢,在將體重慢慢前移到前腿。在體重前移的同時,后腿逐漸地隨之放松并拖得腳跟提起,使得腳尖點地。
直至將體重完全移至前腿,后腳完全放松,腰部呈豎直狀。在行走的過程中,好能不間斷向前走。
特別說明
走的過程,要放松身心,可數著步伐走。如果能按照8步到10步一圈的方法走,則效果更佳。轉圈走,不僅僅能松腰,而且松胯的效果也很突出。
走的時候,要像古人說的:“行如盲無杖,自然依本份,舉步低且穩,踏實方可進。”初習者每天早晚各練一次,每次走30分鐘~1小時左右,逐漸增加,如為了治病,則好能達到一次連續走轉1小時30分鐘以上。如身體不適,可適當休息一下再走。
在拳架中體悟以腰胯帶動下肢
1、開胯碾腳,由“左摟膝拗步掌”定勢開始,松開右弓步實腿之胯,一邊沉一邊轉的用腰胯帶動右腳往外碾轉,邊沉邊轉的過程中始終是右胯骨尖、右膝尖、右腳尖上下相應。
2、扣胯提腳,通過扣右胯帶動左腳跟、腳掌提起離地,只有腳尖點地,扣胯時要配合松腰。
3、垂臀松肩,垂右實腿之臀,當然左臀也跟著垂落的;松虛腿之肩,通過垂臀松肩帶動左腳尖提起離地走弧線的收到右腳側旁。
4、松腰上腳,松腰松胯的帶動左虛腳上前一步,腳跟輕輕著地;右實腿膝部只許微少的彎曲,吃勁點在膝蓋后面,這樣膝蓋受力較小。左虛腿的腰椎以下部位往前面斜下方向松出去,同時胸椎、頸椎以上部位往上松。
5、開胯坐下,放松兩腿腹股溝的開胯圓襠坐下成為半馬步,同時松腰塌胯的沉到右腳底,又松開左虛腳踝關節使腳跟、腳掌、腳趾貼地。
6、邊沉邊轉,腰胯接著借助松沉之拳勢往左側轉動成為左弓步的“右摟膝拗步掌”。
7、松腰沉胯,由于剛轉成左弓步時未夠松沉穩固,所以需要進一步松腰沉胯,沉胯動作含有身前左實腿落胯和身后右虛腿塌胯,通過松腰沉胯使“右摟膝拗步掌”身正勢穩了。
結語:綜上所述,您對以上內容了解了嗎?修煉太極拳時,知道了腰的重要性了嗎?太極拳集合了武術與養生為一體,練習者可以練腰補腎,專治腎虛、腎炎等問題,可以改變易生病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