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力練習的前提條件,就是得先去處身上的拙力和僵力。
2、柔勁練法
由輕人松,由松入柔。運勁走圓孤,凡動要在圓中注力,表現為外似棉花內似鋼。柔勁可增加渾厚的掤力,與敵搭手時不被對方所制。
練習柔力時,外形不論是平圓還是立圓,是順螺旋還是逆螺旋,都要有規律地反復絞轉,配以內動,里不動外不發,氣沉丹田,氣宜鼓蕩,運用內氣潛轉的調動逐漸對架勢注力。
怎樣注力呢?要注意研究呼吸,有規律地進行逆腹式呼吸。內勁運轉全在呼吸,呼吸是催力的動力。開、實用呼,合、虛用吸,呼吸要與動作合拍。
運氣在呼,增氣在吸,通過深呼吸可擴大肺活量,推動內氣潛轉,先求氣達四梢,再求內氣充滿,再次求內氣靈轉,后研究氣力的發出。
柔勁練成后既可產生打硬拳的勁力,又不使外形顯露,既無斷勁(丟勁),又無顯于外的倔勁。柔勁像和成的面團,柔軟絲連,拉拽不斷。
當柔勁運用和掌握好了,勁法的練習也就會掌握一定的技巧。
3、剛勁練習
何為剛?在發勁時內外合一,將自己的力量發到擊點即為剛。能將自己全部的力量發到擊點就是剛勁的高標準。
練習發剛勁,首先須明拳理。拳論日:“以心行氣,務令沉著,專注一方。”其二要研究發勁的根源,其根在腳。
要在意識指導下進行腹式呼吸,使氣沉丹田,這樣才能在發勁時穩定重心,增強兩足力量使下盤穩固,利用地面反作用力加注爆發力。練時要注意糾正形不到位、氣不跟隨、形到氣不到之病。
拳論日:“身如弓弦,手如箭。”“勁起腳跟行于腿,主宰于腰,發于梢。”這里的“手”和“梢”,并非僅僅局限于“手”和“梢”,而是指擊點即勁的氣頭,要達到周身各個部位能發勁。
練習發剛勁要循序漸進。先進行單式練習,把拳、掌、肩、肘、膝、腳等練好,然后再求挨著何處何處擊,后達到隨心所欲發勁。
4、巧勁練習
巧勁是太極拳達到神化地步的綜合技擊功能,表現為高度的敏感、精確的判斷,采用絕妙的招法,處處得機得勢。俗話說“熟能生巧”,只有量變才能質變;盤架子時細心研磨知己的功夫,推手時不斷總結知彼的經驗,只要不斷升華,久練便可得到太極真功。
如何練習太極拳的勁力和招法
沾、連、隨、粘是練內家拳者,特別是練太極拳者基本的和特別講究的一種勁力和招法。這種勁力,人們稱之為“沾連勁”或“隨勁”;這種招法,稱之為“粘隨法”或“隨法”。沾、連、隨、粘也是練太極拳者在推手或較手對抗中應該采用的重要的技術手法。
沾、連、隨、粘這四個字緊密聯系,相輔相成。沾,即沾得住,沾貼在一起;連,即連接,連系在一起,不斷開;隨,即跟隨對方,順隨對方,要哪兒給哪兒,不丟不抗,舍己從人,逆中求順;粘,就是如膠似漆,粘粘糊糊,使對方無法擺脫自己:而且,只有粘,才能與對方沾貼在一起。
不會沾、連、隨、粘,就無法“聽勁”,所以沾連隨粘是“聽勁”的方法。不會沾連隨粘就談不上“知勁”、“懂勁”,所以,沾連隨粘又是“知勁”、“懂勁”的手段。
沾連隨粘可以度量出對方招法的變化和勁力的大小、方向、快慢、長短、剛柔、虛實,所以沾連隨粘又是知己知彼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