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能靜心,靜心才會知道如何放松,體會放松的好處,放松能疏放神經,促進血液循環。
第二.要用意識引導行動,這是太極拳的運行法則
拳論說:“意氣君來骨肉臣”、“用意不用力”。意是一身的統綱。前輩講:“沒有意,只有形,就是體操。”因此,行拳中一切動作都應由意念支配,以意領先,以意行氣,以氣運身,這樣,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韌帶才可得到徹底放松和舒展。
第三.順應陰陽,順應自然規律,陰陽相和
一切動作都應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動”,而非故意做作。動靜相兼,虛實結合,曲直互用,蓄發互孕,剛柔相濟。
每個動作都應在規律的架構內活動,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超越其界限。要掌握好分寸,適可而止,不能隨心所欲或反序亂序,務使動作平常自然,輕松愉快,圓潤和諧。
太極拳與古代哲學中的陰陽變化是相輔相成的,太極拳的每個動作姿勢都體現出陰陽的變化。
第四.動作輕靈
“聽之至細,動之至微”。輕起輕落,慢起慢落,點起點落。真正做到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身體不能“硬邦邦的”。落腳不“撲騰撲騰”的響。
第五.“慢中求功”,這是太極拳與其他拳種的一個重要區別
演練時一定要以緩慢的速度進行,不急不躁,沒有對快速、猛烈的追求,不僅不以"速度取勝",而且還應"以慢制快",只有這樣,才容易便身心放松,沒有緊張的心理和情緒;才能不用僵力、拙勁、犟勁,使肢體像春風楊柳一樣,綿綿不斷地向前行進。
第六.適量運動,做到科學合理,安全實效,不要負重鍛煉
如果運動過量,身體不僅不會感到輕松,反而容易造成不應有的損傷。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把握好運動量。
初學者要由簡而繁,由易而難,循序漸進,不可貪多求快,急于求成。老年人和體質較差的對高難度動作不要強求,不要與年輕人攀比,這樣,才能有益于身心,延年益壽。
練太極拳為什么一定要放松
一、松與緊是相互對立統一的,是相輔相成的,人體運動主要肌肉的張與馳是牽動骨骼來實現松肩的主要作用,是有利于心氣的下降和肩部與臀部而接牢能使臂力生根,墜肘纏腕,坐腕是手臂放長拉開產生彈性的方法。
二、松腰是為了更圓活的把腰轉動,中醫常講;“腰為腎之母、腎為人之本”。陳氏太極拳講力從腳跟起,主宰與腰、行與手。可見腰部統領周身是多么重要。一個人的氣色好與壞、面部神情的表現都和腰部分不開的。所以為了把拳打好,首先要把松腰做好。
三、對于病人來講,尤其是患神經衰弱、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人,精神多處于病情的緊張狀態,即使在休息的時候,有時也處于咬牙、聳肩、握拳等不應有的緊張,所以,練好太極拳的放松是消除這些緊張的很好方法。
四、陳氏太極拳的主要特點是傰、捋、擠、按、踩、挒、肘、靠、等八法.主要的是任何動作也不可少的。例如;傰--傰勁恰恰是放松才能做到的,主要也看其肌肉質量的彈性如何,而著重放松的練習就有助于增進肌肉的彈性。
五、陳氏太極拳是一種快慢相兼的運動,要求速度,而放松是達到快速的關鍵之一。如果將拳握緊后再出,就不如放松握拳的出擊速度快。另外肌肉的放松又能反射性的引起血管放松,使血壓下降,因而對高血壓病患者特別適合打太極拳。
許多人練習太極拳都會出現浮躁的現象,急于求成,但是往往都是徒勞無功,因此練習太極拳一定要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