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榮譽感,對練拳更有信心,還帶動了更多人加入,對太極拳運動的推廣起到了良好的榜樣作用。
三、自我保健手段
有了正確的練習方法和吃苦忍耐的精神后,還更應有自我保健的手段。我們的膝關節是人體復雜的一個關節,有髕骨、半月板、關節囊。
有脛、腓側副韌帶和髕韌帶,腿、膝前后有足三陰(厥陰肝經、太陰脾經、少陰腎經)和足三陽(陽明胃經、太陽膀胱經、少陽膽經)6條經絡通過。膝關節周圍有陰、陽陵泉、委中、膝眼,外膝眼下三寸有足三里,內踝關節上三寸有三陰交等穴位。
我們每天練拳后,可以用自我按摩的方法緩解疼痛,晚上先用熱水作溫熱敷,然后兩腳平放采用掌揉法、拇指、四指揉法、從大腿根部起依次向下至足掌進行按摩,并對陰陵泉、陽陵泉、委中等穴位用拇指和四指作按、揉法。
手法由輕緩至點按,緩慢而輕,時間長久的手法有鎮靜的作用。經常按摩能夠增強韌帶的柔韌性,減少其損傷的概率。
這樣可以加強局部循環,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將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充分拉長,牽拉肌束,使之放松,而達到氣血通暢,經絡通順,肌肉痙攣緩解,關節功能恢復等功效。有助于松解粘連,滑利關節,這樣就起到了緩解膝關節疼痛,恢復膝關節功能的作用。
重要的一點是在秋、冬、舂、夏季節特別注意對膝關節的御寒保護。民間有“熱不馬上脫,冷不馬上穿”的經驗。
應該在寒冷季節和秋冬、春夏交替時加戴護膝,不要讓寒風侵襲膝關節,也不要夏季在空調房里裸露膝關節,使之受涼,如果疼痛實在難忍,可以加用有針對性的外用藥酒進行揉按,但應遵循“寧少勿多”的原則。
如果人們的自身身體本身有骨關節病,更應遵循找準正確練習方法,適當控制練習高度和運動量,樹立吃苦精神,加強自我保健意識的思想。使之能與太極拳長此相伴,并能感受太極拳帶給人們生理的健康和心理的愉悅。
練太極拳的注意事項
一.莫弓過
主要是指屈膝程度不要太過。膝關節本來是做屈伸運動的關節,但在太極拳這種特殊運動形式中,若屈的太過,必遭傷害。
做弓步時,前弓步的膝尖應落在腳面以內,小腿好不要越過與地面的垂直線。許多老一輩拳家都十分強調這一點。
太極拳運動時,過度運作一般是一腿承擔體重一腿運動,若膝關節屈曲太過,形成死角,加之強壓,長期如此必城病變。學者不可不慎。如何才能屈曲不過,關鍵是松腰減臀,尾閭中正,上體豎直,既所謂立身中正。
二.莫扭擰
主要是在轉身時負重扭轉不要過度,腳尖與膝尖不要形成夾角,要始終保持在一個方向上。
三.莫滯勁
行架過程中多是一腿負重,膝關節既要承受自身體重的壓力,還得承受運使勁力的沖擊。所以在主觀上減輕膝關節的“壓力”是十分必要的。
結語:看了上文的介紹,相信您對如何松膝蓋已有了解。太極拳對膝蓋的要求非常高,在練習中,一系列的轉腰運動都是靠膝蓋來實現的,膝蓋在轉動和沉重的時候,若是不能放松,非常容易損傷膝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