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氣充足,則五臟得養,肝、心、脾、肺腎各行其職,故能精力充沛、力量充足、反應靈敏、身體協調。內氣充盈為本源之一;其二是指在周身放松的基礎上,氣納丹田,沉入涌泉,達到上盤靈、中盤活、下盤穩固、落地生根。
“標”是指以練習身體各個部位的力量和硬度為主要目的的局部練習方法。太極拳是內功拳,內外兼修,以練內培元為主“培根潤源”,“培其根則枝葉自茂,潤其源則流脈自長”。
三、練身不練招
練身就是練整體功力,招則是每一動作的攻防含義。初練太極拳的人,往往愛了解每招每勢的用法。如果單從招勢上去解釋和理解太極拳用法及內涵,不可能得到太極拳之精髓。
練太極拳必須經過熟練套路、動作正確、去僵求柔的過程,使周身相隨,內外相合,內氣充實飽滿,把功夫練上身,太極拳主要是訓練自身整體功力,在臨敵應用時則根據客觀形勢,舍已從人,隨機應變,并不拘泥于一招一勢。
內氣充實了,全身尤如充滿氣的球體,有感皆應,挨著何處何處能擊。如拳論所說:“到成時,敵人怎來怎應,不待思想,自然有法。”
練習太極拳的注意事項
以意引氣纏絲
以意者,心意也;纏絲勁,進如螺旋,退如抽絲。即螺旋勁,也叫抽絲勁。
以意引氣的螺旋纏絲運動,亦合乎養生保健的中醫理論。人體的經絡互為表里,交聯環繞,通過內纏絲外螺旋的運動,溝通周身奇經八脈、十二經、十五絡,使氣血流注,營衛周身,調節三焦。
練習太極拳要求松柔,太極拳緩慢柔和的動作相當于是在給我們的內臟做按摩,其能夠將身體的廢物及時的排除體外。
平和陰陽,內壯臟腑,而又柔和骨節、肌腱、韌帶,外強筋骨、皮肉。以意引氣纏絲勁,只要精心修煉,日積月累,千錘百煉,剛柔相濟,練就心如明鏡,身似金剛,從“千變萬化”達到“萬紫千紅”。
初學者一定要把自己所學的太極拳架學好,這其中,步法走弧形,手法松柔圓活,內旋時以手領肘,以肘領肩,以肩隨腰;外開時以腰催肩。
以肩催肘,以肘領手,輕輕地將勁運于手指,使關節在弧形變化中回轉自如。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形神兼備、內外兼修的效果。
太極拳是一項全身運動,這對身體協調性的發展有很大的好處,這也是很多老年人練習的原因,協調性不僅能保護骨關節,還能延緩骨骼衰老。
分清虛實調陰陽
分清者,清楚也;虛實者,變化矣;調陰陽,即調和陰陽。人之有形,不離陰陽,更有虛實的變化。在形體上,腳分虛實,腿分虛實,手分虛實,周身上下,四肢百骸無處不有虛實之分。
人的心理、思想、精神、意識在不同的層次中都有虛實之分。虛實的變化,即是陰陽的調和。
太極所有的動作都必須分清虛實,動作能分清虛實,即可靈活轉化,久練不疲,張弛輕重,均勻轉換,不致困頓。比如,在左右旋轉時,如果重心移至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
反之,重心移至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虛,不是全無力量;實也并非全部落實、站實,只是比重各有所偏罷了。所以不可過實,過實則遲滯;也不可過虛,過虛則浮飄,無著無落,根基不穩。分清虛實。演練者自己要盡量做到外形隱蔽,心中明了。
太極拳的虛實轉換全在腰,轉換在腰,首先就要松腰、塌腰和虛腰。松腰的反面是收腰,腰椎骨節和肌腱、韌帶能放松,松開則不收;塌腰的反面是癟腰,腰部能松開下塌(配合斂臀)則不癟。
虛腰反面是束腰,虛者空也,腰部能不硬不軟、折中而得虛空則不束。要塌腰須斂臀,能斂臀則能塌腰。塌腰、斂臀自然尾聞中正,骶骨有力,后腰命門自然松開,配合會陰內收和虛靈頂勁,則脊柱自然豎直,上下前后合住勁,轉動時自然無所偏倚。
結語:綜上所述,拿勁在太極推手中有很強的實戰性,也是制勝對方的技巧。在太極拳實戰中,不需要比較力量的大小,而是在于彼此對勁的滲透,練習太極拳拿勁能幫助你在實戰中處于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