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如何把握開合?我想除練好拳架套路外,更要重視在推手摸勁中追尋,貴在體悟感應。按照沾連黏隨、不丟不頂、舍己從人的法則,屈伸開合聽自由,當開則開'當合則合,保持重不失、中線不斷,隨機開合、靈活應變。
開要開到對方身上,“順水推舟”,開進對方“領地”范圍,貼身近逼其中心垂線或牽扯遠離之,使之傾斜失衡。開可先發制人'攻其不備。
合要誘敵深入、“順手牽羊”,將來力引到我方“圈內”,合到自己身體虛空處使其落空,或合中有開,轉關將來力引化到自己偏旁身外,使其失勢。
合可引進落空、后發先至(亦可合到對方身上),化就是發,此乃48式太極拳的顯著特點,上乘功,功高自成,不求自得,要很好地在學習實踐中提高感知感悟能力,逐步從招熟到懂勁走向神明。練好開合是增長功夫的重要途徑。
在開合行功中怎樣以心行氣開道通渠呢?武禹襄說:“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隨,乃能便利存心。”這里的心指的是意識、意念、思維。
李亦畬說:“以意運氣非以力使氣也。”又說:“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蓋吸自然提得起,亦弩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亦發得人出。”
名家箴言教導我們配合呼吸練拳,合吸開呼、起吸落呼。即蓄勁時收腹吸氣,四肢氣脈從身后沿督脈從下而上、從外向內升騰,神貫于頂,氣貼脊背收斂入骨;發勁時,鼓蕩吐氣,周身氣脈從身前沿任脈自上而下、由內向外,丹田吐氣,脊背發力。
此亦即“起之于足、行之于腿、縱之于膝,主宰于腰、發于脊背”,“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劍”。這里強調的是意氣引領開合的功效技能。
如何區分開合
①、以肢體的屈伸來區分開合
開即是讓自己的身體向外舒展,合即為讓自己的身體收縮。
“斜行”式向左前方斜上三步,手臂前后伸展劃弧、軀干上下拔長則為開;“初收”和“再收”兩式,四肢和軀干屈縮一團則為合。這種以拳勢動作的外形來區分開合的方法,被48式太極拳家廣泛采用。
練習這種方式,對于陳式48式太極拳螺旋纏絲勁的修煉也非常有幫助。
②、以內勁(內氣)的收放來區分開合
內勁(內氣)由丹田外發運向手足四梢者為開,內勁(內氣)由手足四梢內收蓄歸丹田者為合。48式太極拳重意不重形,重內不重外。所以這種區分開合的方法為重要。
③、以纏絲勁的順逆來區分開合
內勁是通過人的足趾來發力,纏絲勁順勢為開,逆勢為合。
內勁由大指(趾)過手(足)掌,向小指(趾)一側翻轉的逆纏勁為合。這種區分開合的方法,在陳鑫的的論著中常常見到。
④、以陰陽動靜的變換來區分開合
“動而生陽則為開,靜而生陰則為合”(陳鑫《陳氏48式太極拳圖說》421頁)。就是說,由靜到動為開,由動到靜為合。拳勢練習,起勢時為開,成勢時為合。
⑤、以呼吸的變換來區分開合
“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李亦畬《五字訣》)。就是通常說的“合吸開呼”。這里需要說明是:所謂“合吸開呼”,是著眼于吸氣時肢體屈縮,內勁蓄收;呼氣時肢體伸展,內勁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