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太極拳也被人們當做養生運動練習。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堅持練習太極拳能達到祛病延年的功效。太極拳的特點是開合的運用,下面我們先學習一下48式太極拳。
練48式太極拳用意念引領開合道
開合是內氣的開合鼓蕩,外形的離散聚合,開合是以心行氣,通達全身經絡,催生內勁的通道,開合有定向、無定位、循經絡潛行。
開合是內氣的吞吐鼓蕩,外形的離散聚合。開合是以心行氣,潤澤全身經絡,催生內勁的無跡通道。開合有定向、無定位、循經絡潛行。
在48式太極拳的行功構架運行軌跡中,每招每勢無不是起落、升降、往來、去回。起升往去即為開;落降來回即為合。48式太極拳的招招勢勢,時時處處都是開合,太極無處不開合。
練習太極拳的開合與練架子是分不開的,所謂開者,不僅只是手足開,心意也要一同打開,所謂合者,心意亦俱合。
李亦畬說:“此氣之由上而下亦謂之合;此氣之由下而上亦謂之開。”他們分別闡述了內外開合和上下開合,心意與手足的一開俱開,一合俱合,以及同向開合,同步開合,順勢開合。楊、武兩位宗師對太極的內功真諦要領總結得精準貼切,我多年按此要領揣摩練習,受益匪淺。
武林人通常稱內三合是“心意合、意氣合、氣力合”,外三合是“肩胯合、肘膝合、手足合”。《楊家48式太極拳老拳譜》講內六合為口、目、鼻、舌、神、,意,外六合為手、足,肩、膝、肘、胯。
三合、六合大同小異,同源同理。在開合中,內家功夫內行的是心神意氣,外展的是四肢身軀、筋骨皮毛。開合是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有合必有開。
從力學角度講,開是一分為二,合是合二為一,練功時需做到開要完全放開,合要完全閉合。
合勁是整合勁,合重于開,更受武術界青睞。進而探求分析,體內開合尚有腹腔丹田吐納蠕動的開合,中樞脊椎垂線上下伸拉屈縮的開合,胸腔肺隔膜升降鼓蕩的開合,顱腔神馳意斂、意發神傳的開合。
外開合除上述“肩胯、肘膝、手足”順勢開合(如起勢、收勢、金雞獨立、單鞭等)外,還有身架兩側雙肩、肘、手,胯、膝,足橫向對稱拔拉的開合(如十字手,雙戀肘,開合手等)及左肩右胯、左肘右膝、左手右足(反之亦然)逆向反側擰轉的開合(如白鶴亮翅、打虎勢、退步跨虎、斜飛勢等)。內開合無形無象,無跡可尋,內固精神,隱密于內、深藏不露。
外開合有形有象,有跡可尋,顯露于外,外示安逸。能達到形神合一、上下合一、內外一氣合于一家,則渾然無間無懈可擊。
開合的行功路徑和走勢是,開要由小到大、由內向外、以丹田為核心鼓蕩行氣,內開心胸,外開百骸,像充氣皮球向外膨脹擴張;合要由大到小,由外向內、由梢歸椎,由體表四肢向內中宮下丹田收攏聚蓄。
拳訣曰:開則其大無邊,合則其小無內。開要放大放展、對拔對拉、開胸張肘闊背圓襠、反向逆撐,呈氣勢恢宏態勢:合要縮小收緊、含胸縮背沉肘裹襠、順向收斂,呈曲蓄待發之態勢。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不可走極端,物極必反。開合也要把握好度,開要開擴張弛有度,無往不放,無過不及;合要曲蓄收斂有余,無來不收,適可而止。
開合同動靜、虛實、剛柔一樣都是48式太極拳的重要元素,既獨立存在,又互相滲透兼融。其中重要的表現形式為實為開、虛為合;剛為開、柔為合;升為開,降為合;張為開、屈為合;放為開、收為合;攻為開、守為合。
從通常行拳走架招勢分析,開就是開,合就是合,這是知己功夫。以攬雀尾為例,棚為開、捋為合、擠為開、按為合。
在推手中要想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知己知彼,要靜觀處變,給人以假象,棚捋擠按皆似非似,忽虛忽實、忽開忽合、忽柔忽剛、法無定蹤,變幻莫測。
同時,開合可機樞互變、互承互運,具有多種運動形態。內開外開,內合外合、內開外合,內合外開,大開大合、小開小合。
開中寓合、合中寓開、似開非開、似合非合、欲開先合、欲合先開、開極合生、合極開生、逢開必合、逢合必開。開合具有隨機性和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