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露禪,直隸省廣平府人(今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將太極拳事業深入推廣,發揚光大的偉大武術家。
他以畢生精力鉆研武學,醉心拳道,訥于言而敏于行,成就威名后仍淡泊依舊,不為浮華虛榮所累,是典型的“武癡”。
自露禪公北上燕都虎行京朝,廣為大眾聲聞起至今一百六七十年間,他之所以受到無數人的敬重仰慕,究其原因除了刻苦自強的精神,藝業精絕的功夫等等,更重要的是謙遜明德,尊師重道的珍貴品質。
可贊無愧為武林中一代宗師,江湖上萬世師表。我私以為此等人杰若不成就武道巔峰,天地當棄滅。后學中有志及有智者,誠心求藝尋道必樹此公為楷模;
而貪圖名利雙收且自欺欺人者可止矣,見此如響洪鐘于耳畔,挨棒喝于當頭,急緊自警自省,為時未晚。
1840年前后,楊露蟬自豫北溫縣陳家溝學拳藝成后返回家鄉冀南永年縣設壇教拳,拳械運用高妙,所向無不披靡,鄉里高手盡皆懾服。
后來因故又被薦往北京,歷任大戶醬園張家,京師旗營武術教師等。晚年時被延請至王府授拳,因眾多弟子大都出身高第,禮遇有加,使得太極拳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非同一般。
舊社會武行規矩雖大,但爭斗也極多,露禪公因每在擂臺上與別家武者比武較量,出手即見紅,一響必成功,遂被譽為打遍京城"楊無敵",名聲大噪。
這里必須提到另一個武術大家,因為對武林舊事稍有知曉的人會有疑問產生,既然是無敵,那么和董海川之間又是怎么一檔子事兒呢?
其實是露禪公進京較早闖出名頭,而海川公于咸豐年間來京,又因為不能說的秘密(這秘密直到老爺子臨去世才悄悄告訴身邊幾個貼心親近的弟子,現在有知底細的人,您懂的),先入宮禁,后轉肅邸,長期隱藏行跡(不知用時髦的詞兒“潛伏”行不行)。
機緣巧合之下,兩位不世出的武林英豪相遇,流傳下許多種版本的傳奇故事??垂賯冎灰沤裰型獾臍v史瞅瞅,有很多與之類似的事兒。
舉幾個例子,比如諸葛亮和司馬懿,宇文泰和高歡,埃提烏斯和阿提拉,武田信玄和上彬謙信等等。依我個人的看法,英雄好漢值得敬仰不應該只是做了驚天動地的豐功偉業,更值得敬仰的是他們做事處世的人格魅力。
英雄不應該由我們這些后來的旁觀者去揣測臆想,妄加蜚語;只有真正的英雄之間,才會有真正的相互理解,他們有資格評論對方,而他們的評論為客觀和珍貴。我們后輩只觀后自悟自修便好。
“獨孤求敗”其實是寂寞,無奈,蒼涼的;兩位巔峰武者不打不相識,到相見恨晚,惺惺相惜引為知己。
在達到其他武林俗手難以企及的高度后,卻不曾停下對道藝求索的腳步。撇開門戶藏私陋習,傾心交流拳理功法。再掉過頭來看看近年的武術界,卻以自吹自擂,互貶互損為風尚。
現在有錢人多了,在武林里遛了兩步都能甩開膀子寫書寫文上上電視,不圖學著武行老輩兒的功夫和修養,偏要做“蜂麻燕雀”的老合。
老輩兒都知道互補優劣,各取巧拙,虛心求進,現在武術被奚落成“舞術”,很多人卻一面指望著販賣武術以取脂膏,另一面視之為獨尊自崇的專利。
還有幾種人另走別的路,得明師教誨不思善學而別有所圖;投名師座下不思勤修而實欲借彼之名揚己;大罵著真小人而自做偽君子;大罵著真君子(含老輩兒中人)而自做還不如小人;大贊著真君子,暗褒自己真君子才是正題;大贊著偽君子,有利可圖如是做,反正敗露后可以一推六二五等等。
說罄竹難書,您覺得過分嗎?說畫圖難足,看官好笑嗎?
摧殘傳統武術的不單只是殘酷戰爭,社會震蕩,動亂浩劫這些顯而易見的波折,其實在和平安定的年月里往往涌動著能量巨大的暗流,它帶來的后果不可預料,影響極為深遠。
對歷史,民俗,文化稍有興趣或涉獵的朋友自然明了于心,就像一個真理扭曲的時間夠長就會成為歪理,而歪理同樣會取代真理。
老話不是說了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楊露禪在陳氏師徒練拳時,在一旁觀看,久而久之,竟有所得。后被陳長興發現,見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大膽摒棄門戶之見和江湖禁忌,和陳德瑚商量,準其在業余時間正式學習太極拳。
這樣,楊露禪才得以正式拜陳長興為師。這便是民間傳說中《楊露禪陳溝偷拳》的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