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拳械
陳氏太極拳有大、小架之分,亦有新、老架之別。其它套路還包括器械和對練等等。
陳氏太極拳老架
陳式太極拳此二套路屬大架系列,為陳氏十四世陳長興在家傳的拳架中所總結與編排的。老架以纏絲為軸心,貫穿于整個套路。古樸而無花架勢。一路拳以柔為主。主要練習并建立起陳氏太極拳的功底。因此也有人稱一路拳為基礎拳,練功拳。有了一定的一路拳功底,再近一步學習二路拳。二路拳,亦稱炮捶,以剛為主。尤其突出太極八門勁的四隅勁:采、列、肘、靠。有了一路拳的松,二路拳的松活彈抖就能更好地發揮出來。
陳氏太極拳小架
此套路原被稱為新架。在陳發科所編之套路流傳之后,此套路逐稱為小架。小架為陳氏十四世陳有本所創。此套路除去勁發于外的動作,把勁路涵于套路當中,蓄而待發。整套拳打起來溫文爾雅,有儒者之風范。
陳氏太極拳新架
此二套路屬大架系列,為陳氏十七世陳發科由老架編排而成,經其子陳照奎定型為新架。新架尤其突出纏絲螺旋的動作。在套路上以松活彈抖,節節貫穿,胸腰運化,轉關折疊等特點獨樹一幟。
陳氏太極也包含了許多器械套路,主要包括:單劍、雙劍、單刀、雙刀、雙锏、搶、大刀、桿等等。
陳氏太極劍
陳氏太極劍實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陳氏太極拳的基本技術原理,對陳氏太極劍也同樣試用。
陳式太極單劍展翅點頭
陳氏太極劍的的傳統套路共五十八個動作,劍法多樣,有劈、刺、撩、掛;點、崩、云、架;穿、提、掃、抹;帶、斬、截、托等。其特點是剛柔相濟,快慢相間,以身帶劍,靈活多變;運動路線纏綿曲折,風格別致,有很高的強身健體的價值。
陳式太極拳由來
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陳氏始祖陳卜全家定居清風嶺上的常陽村后,勤勞耕作,興家立業,為了保衛桑梓不受地方匪盜危害,精通拳械的陳卜在村中設立武學社,傳授子孫習拳練武。
陳卜及其后代六世同堂,計有二世陳剛、三世陳琳、四世陳景元、五世陳堂、六世陳宗禮等人。到七世陳思齊、陳思孔、陳思懷三兄弟時開始分家立業。陳思齊傳于第八世陳守身,又傳于第九世陳我讀、陳我講、陳我誦、陳我漠史弟四人,再由陳我講傳于第十世陳汝信;陳氏另一支四七世陳思懷傳于八世陳撫民,由陳撫民傳于第九世陳奏乾與陳奏庭二人。
陳王廷(約1509年)又名陳奏庭,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癢生,文武雙全,曾只身闖玉帶山,勁阻登封武舉李際遇叛亂,為清廷在山東平定盜菲立過戰功,在河南、山東負有盛名卻不被清廷重用。陳王庭報國無門,收心隱退,在耕作之余,依據自己祖傳之一百單八式長拳,博采眾家精化,結合易學上有關的陰陽五行之理,并參考傳統中醫學中有關經絡學說及導引、吐納之術,發明創造出了一套具有陰陽相合、剛柔相濟的新型拳術,包括太極拳五路、炮捶一路、雙人推手及刀、槍、棍、劍、锏、雙人粘槍等器械套路。
陳王庭老年能夠造拳,還與一個叫蔣發的武林高手是分不開的。王庭公早年闖玉帶山李際遇山寨時,曾結識李際遇部下一名戰將蔣發,此人武藝也相當精湛,傳說腳快如飛,可百步追兔。李際遇被清政府鎮村后,蔣發落難投奔了陳王庭,以陳王庭為友為師,自己甘愿為仆為徒,關系甚密,使陳王庭造拳有了切磋的對手,新造太極拳可以在實踐中得以檢驗,不斷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