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練法有很多,而且招式也是多樣化的,那么吳阿敏太極拳對練又是如何完成的呢,吳阿敏推手的要點有哪些,讓我們跟著太極拳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吧。
太極拳推手的訓練步驟第一步:學拳架、練拳架、調拳架,求得動作的內功勁力
一般來講,拳架中的每一個動作既是推手化、發的技術,又是散手實戰搏斗的技法,不然的話拳架就成了脫離實際的花架子。(旨在健身娛樂則另當別論。)
所以,要學練太極拳的技擊功夫,首先要一絲不茍地學習太極拳的套路,要按照動作技能的形成規律,逐步做到準確、熟練、輕松,自動化動力定型,繼而進~步求得太極拳獨具特色的內功勁力。
太極拳內功勁力的基礎是動作柔而不軟、剛而不僵。“柔而不軟在于韌,剛而不僵在于松”。“松在靜中取,韌在動中求”。要達到人體各部既松柔又堅韌的效果,應采取動靜結合的訓練方法。
如調架時外松內緊,外靜內動,外慢內快,外柔內剛。其具體做法是在意識的指導下,一方面由丹田處向四周梢節徐徐貫勁,一方面在沉靜的基礎上有意使身體內部上下、前后、左右各處產生對拉拔長和螺旋滾轉的內力,但在外形上看去仍是輕緩柔和、連貫圓潤的,這也就是術語所講的無形的內練法。這種練法的好處是能有效地促使身體各部位協調地配合行動,由矛盾抗爭而達到力出統一、氣力充沛、生動和諧、整體機動靈活。在這種意識指揮下的內力在體內各關節肌群中不停地如鏈條般滾轉纏繞,時上時下、時左時右,以及螺旋轉化,使得身體各部位動作準確合拍、變化無窮,這樣就既訓練了柔而不軟、剛而不僵的內功勁力,又增加了動作技術的實用程度。
太極拳推手的訓練步驟第二步:換勁訓練
所謂換勁就是通過一定的練功方式,將人體固有的先天自然的笨拙力量,變換成符合太極拳技法要求的勁力。這一步也是求懂勁、身上裝勁的訓練。
1.以內引外訓練法所謂以內引外訓練法是指以內動引導外動的練習方法。“內動”指人體內部的意、氣、力三者的動轉,“外動”指人體外部形態的變動。“外動”依賴“內動”而啟動,內不動則外不發。
“內動”通過“外動”來表達,外不動則內不顯。這種訓練法能有效地形成內動外即隨的條件反射,促進意、氣、力、形四者的有序化配合,一動俱動,一到俱到,其主要手段是以調架子和單盤操練某一個或幾個、一組或幾組式子來求得。
2.以外導內訓練法
所謂以外導內訓練法是指以外動導引內動的練習方法。“內動”指意識指揮內勁功力,“外動”主要指肢體的運動。這種訓練法的要點是“以體訓練”、“開關利氣”,在配合走轉步法和身法的吞吐開合、起伏轉折的同時,身體各關節依次松沉,協調而靈活自如地運動,即拳經所謂“筋骨要松,皮毛要攻,節節貫串,虛靈在中”,并能促使內力穿肩、越肘、過腕、達于指端。
這種訓練法由練外入手,看得見、摸得著、易于運用,因而較為科學有效,并有助于學者獲得以外形變動導引內勁貫注,從而形成形動勁隨的條件反射,對聽探順化、沾連黏隨勁法的形成特別有效,能促成意、氣、勁、神、形的有序化配合。以外導內通過散推及其接勁,以及接住對方勁力后的耗勁、問勁和滾旋鉆撐磨合勁的推揉來訓練發動內勁功力。太極拳推手的訓練步驟第三步:搶招搶勁訓練.
搶招搶勁訓練是兩人相互搏斗,力求制人而不制于人的訓練方法,普遍運用于提高實戰搏斗技能。搶招搶勁訓練分為限定型和自由型兩個階段。
限定型搶招搶勁訓練主要用于提高運用個別動作和組合動作的能力。常用限定條件包括攻防對象、攻擊招法、攻擊次數、攻擊部位。開始時限定條件較多,隨著訓練水平的提高逐漸減少限定條件,直至過渡到無限定條件的自由型搶招搶勁。
自由型搶招搶勁訓練是在無任何條件限制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接近實戰的訓練方法。要注意和不同技術風格、不同身高甚至是不同體重級別的對手進行自由搶招搶勁訓練,以提高推手中適應不同對手、不同打法的能力。此外,自由型搶招搶勁訓練的目的是提高攻防技能和體能,而不是要傷害對方,因此應以友好為基礎,相互切磋提高。如果是為參加推手競賽而進行的專門訓練,還應以競賽規則的有關規定為準繩,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進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