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不可盲目練習,一定要了解太極拳的訓練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訓練方法,才能更好的練習太極拳,更好的掌握太極拳,對自己的健康也是很有幫助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太極拳教學來了解一下吧!
了解太極拳重要的訓練方法
單式訓練
單式訓練實質上是發勁鍛煉,對于太極拳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練拳著眼于護身、交手,就必須進行單式訓練。
單式訓練,主要是從拳架中拆出一些你認為實用、善于施用的招式,單獨反復練習。這樣很苦、很累,但提高功力很快。
練推手
雙方切磋聽勁、喂勁、化勁、發勁諸手法,切磋各種太極勁力彼此相生相克的關系,從而鍛煉“知彼”的功夫,提高觸覺靈敏度,努力擴大自身引化來力的容量(化解來力的空間),盡可能將來力引向“強弩之末”的境地,所謂“矢不能穿魯縞”。
所以常講,學推手“要從吃虧入手”。著重提高化解來力的功夫,做到能容、能吞,來多少要多少。在這個基礎上,再練習發放。陳照奎老師傳的十種推手練習法,都是很有效的訓練方法。
器械訓練
主要鍛煉臂力、腕力、腿力、腰力,以增強自身功力,它是拳架的補充。器械不一定貪多,但至少要掌握自己喜愛的一兩種。
器械是為了學習者的興致,根據個人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器械練習,這樣更助于長期堅持。
各種輔助功力訓練
包括百把樁、太極尺、太極大桿、太極球、太極輪、纏絲杠以及沙袋、舉重等方面的多種訓練方式。自己可以選練。但在鍛煉意念力、丹田力、內外呼吸結合等方面,百把氣功樁還是很有效的。
在調動腰勁方面,抖太極大桿,有獨特的效果。太極尺則在活腰、活腕、松胯、鍛煉下盤功力等方面有其特殊的功效。
太極拳的常見練習方法
一、落胯
落胯在太極拳中是非常多見的,在練習弓步樁和弓步的拳式定勢大腦時候都會用到“落胯”,練好落胯是非常重要的。
松開弓步前實腿的前胯和后胯,擺正髖骨盆的胯根往內收,是身正勢穩的下盤姿勢,亦有老練家稱為“沉胯”。
既然是擺正髖骨盆的身正,胯根往內收的轉動橫向幅度就沒有扣胯、轉胯那么大;胯根往內收的墜落幅度是恰到好處的盡量收。
二、扣胯
“扣胯”用于側身半馬步的定勢和弓步拳勢的虛實過渡動作等,“實腿扣胯后虛腿提腳(簡稱扣胯提腳)”,比如“右摟膝拗步掌”至“左摟膝拗步掌”、 “右野馬分鬃”至“左野馬分鬃”的過渡動作。
有人提問:“扣胯有什么功效作用?” 我回答:“一是使其中實腿腳底更加沉穩;二是帶動其中虛腿腳跟、腳掌提起離地。”
從基本功的虛步扣胯功可以看出,實腿的腹股溝內收而扣胯,同時乘松沉至腳底之勢帶動虛腿腳跟、腳掌提起離地。亦有老練家稱為“咬胯”,意念胯根處腹向腿咬去的狀態,很形象說明了“扣胯”的技術內涵之一是沉實。
在練時,胯根往內收的轉外幅度比“落胯”要大、比“轉胯”要小。
在此指出
練時轉外幅度大是為了練出扣胯的功底,用時則講究恰到好處的內扣,以拳勢的實際需求為準。“扣胯”的技術內涵之二是沉實帶動了虛提,這是落胯和轉胯沒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