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對我們的臟腑健康是非常有幫助的,能有效幫助我們的內臟保持健康。太極拳的好處在我們體內的各個器官中都有所體現(xiàn)。那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太極拳教學來解一下吧!
太極拳有助于內臟按摩
時常練習太極拳能在客觀上能產生一種“內臟按摩”效果,所以在治療五臟虛弱疾病方面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練太極拳時的腹式呼吸“氣勢鼓蕩”使內臟蠕動加強,對腸胃等內臟器官進行自我按摩,使三焦氣機通暢,脾胃升降和順,新陳代謝加強,中土運化水谷功能健旺。
由于化源增加,營養(yǎng)充足,肌肉自然豐滿光澤,四肢強健靈活。脾氣旺盛,營血充盈,統(tǒng)血功能亦必正常。
太極拳氣沉丹田的腹式呼吸,使胸廓開合起伏、氣勢鼓蕩,從而加強了“肺主氣”的功能,增加了肺活動,有利于肺的肅降。
通過吐故納新,不但充實了“宗氣”,而且肺朝百脈,進一步推動氣血在全身的運動,使身體各部都得到營養(yǎng)與活動。
練拳時要求保持均勻深長的腹式呼吸,既鍛煉了肺的通氣功能和換氣功能,又由于橫膈運動幅度加大,促進了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加強了對腹腔臟器的按摩,促進其功能活動。
內臟的運動又可經傳入神經將反饋信息傳給包括大腦、大腦邊緣系統(tǒng)等高級神經中樞,并調整其功能狀態(tài),而經調整的腦高級中樞,可再調整外周植物神經功能和內分泌系統(tǒng)的功能。
通過神經性調節(jié)和神經“體液性調節(jié)”,使心血管、呼吸、消化、血液、代謝、排泄等系統(tǒng)的內臟功能增強,機體內臟功能調節(jié)趨于平衡,營養(yǎng)物質、氧氣得到不斷補充,代謝廢物得以排出,體內的酸堿度、滲透壓、溫度等趨于相對穩(wěn)定,人體代謝正常進行。
太極拳提高功效的練法
第一、練心靜
心情不要太激動,腦子里不要想太多,像準備休息一會兒一樣,放松。把姿勢基本擺正,各大要領粗粗的走一、兩遍——肯定到不了位,沒關系,不駝背、不挺胸、不前俯后仰就可以。
有的朋友,恨不得今天練,明天就出功夫,在這里得先給潑點冷水,內家拳這東西,跟種樹一樣,得按月、年算,踏踏實實的練,一定可以成功,想一步登天,反而是欲速則不達。
太極拳與外家拳不同,在打拳的過程中,猶如我們在日常中的為人處事一般,太極拳教會我們做人。
第二、練松肩
想象兩臂脫臼了,掛在身上,可以輕輕左右搖晃一下身體,看看胳膊是不是那種柳枝隨風擺的感覺 這是入門第一關,把這個找好了,后面特別順,有的朋友跳過這一折,直接找腰胯,就好像想直接從一樓上三樓一樣。
第三、練找感覺感
首先找手沉的感覺,慢慢體會,手是不是發(fā)沉、發(fā)脹。如果沒有,繼續(xù)從松肩上找。有了手沉的感覺,就等于摸到門了,這時候應當勇猛精進,千萬別兩天打魚,三天曬網。
第四、練貼肩胛
手沉了以后,肩部會進一步放松,這時候要體會肩胛貼圓了沒有。這個同時會出現(xiàn)空胸圓背的狀態(tài)。剛開始貼,胸背肩會緊張,在這種狀態(tài)下,再次放松。
練習太極拳一定要學會周身放松,初學者為了追求慢練,往往會使動作變得很僵硬,所以在練習中要放松。
這時候可能出現(xiàn)一系列不舒服的現(xiàn)象,那是胸背一些平時不吃勁的肌肉開始被喚醒的緣故,這時候不能怕,得積極的調,調好了,過去了,又上一層樓。抖一抖,是自然調節(jié)的好辦法。
第五、練腰腹
等空胸圓背要領固定住,而肩松手沉的感覺仍然存在的時候,開始調整命門后貼,這個時候同時會出現(xiàn)翻襠擰胯,丹田前卷。前幾步,腰就放松就行,現(xiàn)在可以動腰了。提醒初學的兄弟一點,臀是內斂的,別上翹。
第六、練翻轉胯
胯翻到一定程度,會感覺翻不過去,這時候,適時地往下蹲一點,膝蓋有上提之意,這時候胯也翻過來了,同時會出現(xiàn)五趾抓地的現(xiàn)象。這個不多說了,以前說得太多,也沒幾個能練出來,后來不說了,有幾個特別下功夫的兄弟自己就找出來了。
看來關鍵還在一個“練”上。這個過程很長,可以每次都找一遍,但不要想一次做到位,要一步步來。呼吸不要著意,通暢就好。一旦發(fā)現(xiàn),呼吸不暢,就證明你現(xiàn)在求的要領超過你身體的負荷,應該減小強度,或者加強上一階段內容的訓練。
其實說到底就四個字“大道至簡”,戒驕戒躁,踏踏實實的練就是了。內家拳的技術體系比書法、繪畫、雜技都簡單,過去很多高手,就是農民、車夫、匠人,沒什么學歷,也練成了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