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了,生活中經常看到人們練習太極拳,太極拳的功效非常多,對于許多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那么下面就讓我們隨著太極拳教學來看看太極拳的養生之道是怎樣的吧!
太極拳的養生之道
1、太極拳運動道法自然,平衡陰陽
太極講究運動道法自然,平衡陰陽,其動作也比較舒緩,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適當的進行練習有利身體的健康。
中醫養生學作為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陰陽學說作為理論基礎,又以平衡陰陽為養生的核心內容。《素問·生氣通天論》謂: “凡陰陽之要,陽秘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圣度….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經文強調“保持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無疾的關鍵,又是養生論的主旨。
太極拳理論是源于古代道家哲學思想中的陰陽學說,所以陰陽是太極拳運動的核心,是太極拳運動的規律。
因此,有太極拳家按陰陽特點將太極拳運動平分陰陽,將柔、吸、引、化、收、蓄、入、來、退、屈、虛、合等列為陰。
將剛、呼、擊、打、放、發、出、往、進、伸、實、開等列為陽。這樣的劃分使陰陽概念、陰陽平衡理念在太極拳運動中更具體化,更富指導作用。
2、太極拳運動動靜結合,形神兼修
中醫養生提倡動靜結合、形神兼修的養生方式。我國古代長壽老人陸游在動靜結合方面做得非常好,一生堅持讀書三萬卷,寫詩萬余首,但仍堅持每天練劍,終生不懈,終享85歲。
練太極拳要求心靜體松,可以排除內心的雜念及生活中的煩惱。幫助人們緩解精神壓力,釋放大腦疲勞。
《黃帝內經》的養生專論《素問·上古天真論》明確提出了“形與神俱”的形神共養觀點,即所謂“守神全形”、“保形全神”。這說明精神與形體是統一的,養生必須同時注重形體鍛煉和精神修養 。
在傳統中醫養生術中既有以調形為主的五禽戲,又有以調息為主的放松功。而中醫學推崇的高養生方法是形神共養,太極拳運動恰是一項結合了“導引術”與“吐納術”發展起來的具有形神兼修、動靜結合特點的養生運動。
太極拳在外主動而養形,在內主靜而養神。其外在的肢體運動講究手、眼、身、步法的協調配合,整體動作舒緩大方、輕松柔和、連貫均勻、圓活自然。
通過外在的肢體運動能夠使練習者全身放松,經絡疏通,氣血流暢。在內則重視精神內斂,以意導氣,以氣導動; 習練過程中要求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毫無雜念,通過意識的主導作用進行調息、調身的鍛煉。
練太極拳的好處
一、正骨骼
太極拳要求姿勢中正,不偏不倚,“一動無有不動”,全身骨骼處于柔和活動中,既糾正了不良姿勢,又鍛煉了頸椎、腰椎、上下肢肌肉骨骼。
這對于成長階段的青少年來說是非常適合的,有助于幫助他們矯正身姿。
加上戶外空氣新鮮及陽光中紫外線適量照射,人體鈣質容易吸收,也就少患由骨骼疏松而引起的骨骼變形折裂等病癥。
二、宣肺
太極拳要求動作與呼吸配合。久而久之,肺組織得以鍛煉而肺活量增加,免疫力改善,也就少患呼吸道疾病。
三、健腸胃
太極拳邁步如貓行,動作如抽絲。不用拙力而輕柔緩慢,不會肌肉酸痛、大汗淋漓、口渴難熬。
經常性的舒展動作,也可以調整人們的心情,促進消化。
而且長期有節律的腹式呼吸使橫膈肌活動擴大,腸胃器官蠕動加快,促使食欲增進、消化機能加強。對便秘、痔瘡等疾病也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