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是中國傳統武術,也是人們熟悉的養生拳術,太極拳在氣功之后發展而起,而現代人習慣稱作太極氣功,那么太極拳與中國古代氣功的關系有哪些呢?太極拳的特點圓活輕靈,下面隨著太極拳教學練習一下吧!
太極拳與中國古代氣功的關系
太極拳屬于傳統武術中的內家拳,重視內在的修煉,而氣功則重視氣的培養,與太極拳統一理出。
氣功指(硬氣功除外)通過以意領氣、呼吸吐納、動中求靜的自我調控身心而產生內氣效應的各種養生保健術,是道教精神修煉、呼吸修煉相結合的一種方法。世界古代氣功學有三大家,即道教氣功、佛教禪學和印度瑜珈。
氣功所指的“氣”,并不是通過肺部的呼吸產生出來的氣體,而是一種“內氣”,古代中醫理論中稱之為“元氣”或“正氣”,是指在經絡中運行的氣血。現代人把這種氣假定為是人體的神經系統、生物電磁場、內分泌物質和血液中的氧氣等組成的一種綜合物,但并不確定,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太極拳和中國古代氣功都是養生拳術,練習太極氣功能打通身體經絡,具有良好的保健養生作用。
我國古代氣功的小周天運氣法,要求督脈脈氣從會陰部起沿脊柱直上,通過頸部風府穴,到達頭部頂端的百會穴,再下行至鼻部;要求任脈脈氣從會陰部起沿腹部和前胸上行,通過咽喉的廉泉穴,抵達面部,與督脈會通。
太極拳是將武術與氣功完美結合的產物,是動靜并修、內外兼練的拳術。
太極拳強調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以意領氣,以氣運身,一氣貫通,內勁運轉。要求舌抵上顎,以使任督二脈在上部相通;尾閭內扣,會陰上提,以使任督二脈在下部接通,達到百脈皆通,以形成周天運行,與氣功中的大小周天運行法相同。俗話說:“鶴鹿同春”,其中鶴鹿都是長壽動物,它們在睡覺時,嘴貼著臀部,走的是督脈;龜也是長壽動物,它調整呼吸,吸氣吐納走的是任脈,這也可以說是這些動物長壽的訣竅。
太極拳的螺旋環繞運動,是在內勁的支配下作虛實開合變化的,要求動中求靜、以靜制動,外形動作看似動功,實則要求內部入靜,以意領氣、以氣催力,內氣的運行反過來促進了外形動作的神氣鼓蕩。
通過練習太極氣功可促進血液循環,身體不適者練習太極拳可幫助治療,恢復體力。
太極拳和氣功的相似之處
一、都有健身之效
隨著社會的發展,作為武術流派之一的太極拳,在社會生活中逐漸減少了技擊作用,而更加突出了太極拳鍛煉的健身價值和傳統藝術表演價值。太極拳名家在《十三勢行功歌》中就有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的觀點。因此,從太極拳也具有健身作用這方面來講,和氣功有著相同之處。
二、太極拳吸收氣功之精華
從太極拳的產生來講,它不僅綜合吸收了武術多家拳法的長處,而且吸收了古代導引、吐吶等養生功法的精華,使氣功鍛煉的一些要領、方法成為太極拳基本功當中的一部分重要內容。
太極拳和氣功都講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可以提高自己的心境,在練習中感受太極拳和氣功給你帶來的快樂。
三、都講究意念的引導
從氣功鍛煉的要求來講,太極拳鍛煉也講究意念的引導,要求心靜、體松,也要求調身、調息、調心,從這一角度講,也可將太極拳列為氣功功法之一。
四、都以陰陽學說為指導
從理論上來講,它們各自都運用中國古代的陰陽學說作指導,并運用中醫經絡理論來解釋各自鍛煉中出現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