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結合了中醫養生原理,練習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柔和緩慢,動作連貫輕靈,任何人群皆適宜。下面隨著太極拳教學,掌握太極拳養生的三大步驟。
太極拳養生的三大步驟
初學太極拳要學會自然呼吸,太極拳呼吸可以使呼吸變得更深長、細勻,太極拳是人們健身養生的首選運動。
首先,太極拳動作緩慢,呼吸深長,是較好的有氧運動,能加速血液循環,增強內臟功能,對呼吸、消化系統病癥、心血管、關節炎、神經衰弱等慢性病的調養頗為有效。同時,太極拳強調中氣、動靜兼修,自始至終必須氣沉丹田,心無旁鶩。久而久之,中氣盈溢,行于手臂,達于周身,節節貫串,百脈暢通。
其次,太極拳講究用意,現代疾病多與精神和心理因素密切相關。這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大腦神經高度興奮,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干擾了內臟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動。
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力,學習太極拳要求全神貫注,可以使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修復神經系統。
而打太極拳講求斂氣凝神、用意不用力,這種訓練可以增強大腦中樞神經功能,保持精神飽滿,記憶力增強。難怪它被國外運動界推崇為不分年齡、行業、性別的健身活動,此言不虛。
第三,太極拳的動作始終為持續不斷的弧形動作,這使全身肌肉群和肌肉纖維共同參加活動,能夠拉長肌肉,活動關節。而且太極拳的動作講究勻、慢、圓柔,手腳相隨,連綿運動,這使得人體骨骼、肌群、關節、血管、韌帶組織得到有節奏的舒展、運動,從而使身體勻稱,關節靈活,身材健美。這種作用勝于形體體操。
太極拳基本的推手訓練,不必要求有極佳的體力,適合于女性或中老年人,常練可令人周身觸覺反應靈敏,又兼有防身之效。
老年人練習太極拳能預防老年疾病,同時還能減少機體衰老的程度,恢復身體元氣。
俗話說:“養生不如養性。”拳友認為生活規律也是保證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對腦力勞動者尤為重要。
一時興起,晝夜顛倒,無所顧忌,都是對健康有害而無益的。步入老年后,他越發堅守固定的作息時間;早上6點鐘起床鍛煉,8點鐘左右開始工作,晚飯后進行1小時散步,晚上10~11點上床休息。
太極拳養生功法特點
練松
放松是練氣、練勁、練神的基礎。養生太極拳采用隨息放松法放松周身。
練意
有為以始,無為以成。練拳要用心,用心要練意。拳勢招法、形體、動作、松身、呼吸、行氣、使勁對力,全憑心意用功夫。法具于心,心使意動而成招,招法精明在心意。
鍛煉用意指揮形體動作、放松、呼吸、運行氣血、協調周身,動作、放松、呼吸、內氣、勁力協調一致的能力,鍛煉中樞神經——腦(傳統養生說的“心”)對人體器官、系統的綜合指揮、協調能力,稱之謂“意力”,即傳統養生功法說的“心力”。
練拳
動以入門,入門先練拳。練拳練身正、體松、氣勻、意專。節節貫串活關節,變著轉接是關鍵。練養生太極拳,應動靜相修,拳功并練,通過練拳以明拳術招法,練形、意、松、息、氣、勁、神的太極功夫。
隨息法是鍛煉順應能力的一種功法。通過隨息放松練到順應生理節律、通體松透,方能身心松舒,氣血順暢,于是可以得氣(有氣感),可以入道,進階練氣、逐階上進。
隨息放松是鍛煉逆腹式呼吸、拳勢呼吸的過渡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