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習練太極拳能提高身體免疫功能。練習太極拳時,若能配上太極拳音樂,效果會更佳。太極拳的特點圓活輕靈,那么,太極拳與中華古典音樂的關系有哪些呢?下面隨著太極拳教程練習一下吧!
太極拳與中華古典音樂的關系
現代人學習太極拳是為了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每天保持美好的心情,太極拳有助于提升思想境界。
許多人認為,太極拳屬于武術,在平日的訓練或比賽的演練當中,不應該配置音樂,隨音樂而練拳,可導致太極拳逐漸走向舞蹈化的趨向。
音樂是大自然與人類藝術智慧的結合,來源于自然,完善于人類。音樂早出現在宗教儀式的活動中,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和發展,成為了人們主要的、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之一。
打太極拳的時候,配上中華古典音樂,有助于入靜,同時隨著音樂的曲調,能使動作更連貫。
太極音樂,歸屬于道教音樂,那悠揚流暢的音色,行云流水般的曲調,給太極拳練功者以身心的放松、意念的守靜,柔形似水,增強動作的節奏感和審美感,使人心曠神怡;能使拳勢運行猶如溪水潺流,源源不斷;有利于疏通經絡、增強內氣,使人進入一個完美的忘我境界。
打太極拳配什么音樂好
首先應該說,太極拳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其陰陽學說含有豐富的古代哲理。太極拳的動作緩慢、柔和、輕靈,整個運動是動中求靜,靜中有動。所以,圍繞這些特點.適合太極拳的音樂是中國傳統的民族音樂。
中國傳統的民族音樂也十分豐富,我們應當選擇緩慢柔和的音樂為主,如二胡、古箏、古琴和琵琶這類的音樂。曲目的選擇也應當是各有區別,太極拳套路有長有短,音樂時間的長短要和套路演練時間基本吻合。否則。套路未完而音樂嘎然而止,或者套路已完成而音樂仍在繼續都有大煞風景的感覺。
太極拳是人類健康養生的首選運動,常練習太極拳能提高身體免疫力,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的瑰寶。
有時在音樂和套路動作相匹配方面會產生不協調,這往往是因為注意到了音樂時間而疏忽了兩者之間的密切相配。為此,有專門為太極拳練習相配的專用音帶問世。如簡化太極拳的專用音樂帶是較為理想的音樂,在動作白鶴亮翅、手揮琵琶等段落小節的轉換處,均有不同的樂曲替換相伴。
這樣,既有豐富的音樂和美感,更能使練習者掌握自己的練習節奏與時間。有的音樂錄音帶,還伴有動作提示性曰令,這更適合初學太極拳者和音樂配合尚不很熟練的練習者。
如果是單獨練習,一般以器樂獨奏為優雅。如果是集體表演,應當以協奏和合奏更恰當,否則難以烘托大場面的氣氛。打擊樂一般很少在太極拳音樂中出現,但也不能千篇一律。如果是運動強度大、竄蹦跳躍、震腳發勁俱全的陳式太極拳,音樂中配上一些打擊樂,也自有一番情趣。
太極拳健身的主要特點
練習太極拳的主要人群是老年人為主,老年人練習主要的是為了強身健體,為了休閑娛樂,讓自己的心情更加的開朗,所以才能夠更加健康養生哦。
如果你認為太極是屬于老爺爺、老奶奶的健身方式,如果你還認為太極是男性專屬的領域,那你可就太落伍了,太極拳是我國傳統的健身運動項目,具有健身和延年益壽的功效,對防治慢性疾病有較好的效果。中醫學認為,時常打太極拳之所以健身,是因為此項運動能暢通經絡,培補正氣。當太極拳練到一定程度后,便產生腹鳴、指麻等體內行氣現象,再堅持練習,到一定功夫便可通任、督、帶、沖諸脈,同時增加丹田之氣,使人精氣充足、神旺體健。
太極拳的健身作用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經常打太極拳的人,較少發生脊柱老年性退行性病變,也就是脊椎骨增生或骨刺增生的較少(占25.8%),脊柱的活動度較好,彎腰時手指能觸到地面的占85.7%;而不練太極拳的人,發生脊柱退行性改變的較多(占47.2%),彎腰時手指能觸到地面的只占20.6%。
其次,經常打太極拳的老人,血壓平均值為130/80毫米汞柱,而不練太極拳的人則為154/82毫米汞柱。常打太極拳的老人血管硬化發生率較低,占37.5%,而不練太極拳的老人血管硬化率占46.6%。又比如做20次蹲下起來的運動試驗,時常打太極拳的人,反應全部正常;而不練太極拳的人,有35%表現出心臟收縮無力。
第三,能鍛煉神經系統,提高感官功能,由于打太極拳時,要求全神貫注,不存雜念,人的思想始終集中在動作上,故使大腦專注于指揮全身各器官系統機能的變化和協調動作,使神經系統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從而改善神經系統的功能,有利于大腦充分休息,消除機體疲勞。
第四,能增強呼吸機能,擴大肺活量,這是因為練太極拳時要求氣沉丹田,呼吸勻、細、深、長、緩,保持腹實胸寬的狀態,這對保持肺組織彈性、增強呼吸肌、改進胸廓活動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通氣和換氣功能均有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