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是人體的重要部位,腰在太極拳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今天學習小架太極腰的訓練方法,掌握太極拳的運動規律,能避免關節損傷,掌握太極拳的注意事項,能提升太極拳境界,下面隨著太極拳練習一下吧!
小架太極腰的訓練方法
太極拳是一項以腰為主宰的運動,腰在太極拳練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練習太極拳能鍛煉腰部力量。
習練小架太極拳外在張揚的東西一定要慢慢的化掉。就像做人,成大事的人一定會喜怒不行于色,心中再大的波瀾,面色也會靜似如水。所以,太極拳內在越是松,外在的表現越小。有的時候別人會看不懂你的拳。
練太極拳是一個人心性的磨練,你思想上的棱角沒了,身體也就自然松了。 拳架子是死的,人是活的,要從一個招式生出無窮無盡的變化來。這也就是拳打萬遍,其拳自見的道理,從無到有,從有練到無!
想要鍛煉太極腰,就要學會松腰胯,胯是練好太極拳的基礎,而腰是練好太極拳的核心。
小架太極的基礎襠勁有了,下來就是在腰。太極拳從大的整體來說,要神意做主宰;從軀體動作來看,要做到腰為主宰。如果能經常進行松腰訓練,則可使上下之氣血沒有了阻隔,從而能牽一發而動全身。這樣,內里的感覺將會很明顯。
以后進行推手訓練時,倆人一搭手,對方意氣之輕微的變化,自己可以很清楚的感覺到,如果輕輕放松自己的腰部,則這種意氣之力會到腳下,產生一種反作用力,從而把對方輕松地發出去。
小架太極的背絲扣形的循環是太極腰的萌芽狀態,腰椎命門為重心的收放循環的背絲扣開合,帶動周身收放的循環的橫開豎合。
練習太極拳要找到身心的重心,每個動作都保持在重心線上,這樣才能保證身體中正安舒。
人體重心在運動中只要不超過帶脈一圈臨界范圍,人體就能保持本身的動態平衡。在對抗中的借力平衡是指受力運動中,自身超出了帶脈一圈處于不穩定狀態時,通過借對方一點點摩擦力而自身中線回到帶脈一圈范圍內,就如站在開動的公共汽車中稍稍扶一下穩固物自身就保持了平衡一樣。
腰與丹田處于同一水平面,腰靠后,是先天氣之本;丹田靠前,是后天氣之本,統一的方法是腰為開,丹田為合。同時,隨著腳下的前踩后蹬,腰胯瞬間拉開的一搖一抖,丹田如氣球般一合一壓一放,彈性十足,即可整體爆發。發勁時,勁則從腳下傳來,經過各個關節的傳遞,一下子就從手上輕松發出,通體舒暢。而且人很舒服,不會喘氣,不傷身。
腳腿腰襠能完整一氣。一則,是力聚??梢灾逻h,一則,身不散亂,方可命中。這才是發勁之妙用。 勁與力不同,勁由於筋,力由於骨。故柔的活的有彈性的是勁,剛的死的無彈性便是力,何謂發勁,放箭似的,按放箭似,是靠弓弦上彈力,弓與弦之力量,即是柔的活的有彈性的。
勁起腳跟,蓄于襠從腰背發出,有排山倒海之勢,是一種整體勁。 腰“隙”。“隙”是縫,是裂縫,很細很小的縫。從人體骨骼結構上說,腰隙是指腰椎與胯骨的契合處,稱之為榫頭處。這符合“隙”的含義。此處輕微的變換不僅是重心的轉換或調整,而且是發勁的源泉。
故命意在腰隙 ,就是這個道理。 腰松了你打拳才有內動,打拳沒有內動 。 所以 學拳的關鍵在于腰。
小架拳的腰,只要把腰做好了,做到位。就可以練任何的拳,小架從一路的單腰勁,到二路的套腰勁,花腰勁,都是循環漸進的過程。用多少力,就有多少的緊。這樣的腰,是松不了的,教人五指抓地,如果不是初學者。永遠練不了太極腰,推手是無法取勝。
如果你的外力能做到不用力,你的腰就是可以完整的松下來。嚴格來說,用外力腰。不是真正的松腰,沒有師傅看著,還是死腰。打出來的還是外家的勁,嚴格的意義講。太極拳還沒入門,其他都是次要。腰不松,明顯看到有用力的。都很難成為高手。 練功,不是囫圇吞棗,而是 放下身段。
練習太極拳以腰為主宰
第一、丹田(小肚子)無法實現內轉,為此就不能完成內動帶外動(即腰不能松沉便形成鐵板腰)。
第二、因為腰胯一動無有不動,若腰胯不轉動,腰脊就無法帶動全身內外做同步運動。
太極拳是一項有氧運動,學習太極拳能提高身體素質,同時還能提高心理素質。
第三、氣海在小肚子部位,丹田不內轉,內氣就不能伴隨,也就無法沿螺旋纏絲的路線流動來實現以氣運身、疏通經絡。
第四、腰胯沒有做螺旋的轉動,兩足無法實現輪流踏地的虛實變化(踏地地有反作用),也就談不到力起于足、發于腿,便形不成力發于腰襠。
第五、不能由丹田開始做內纏外繞的纏絲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