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當今人們習練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太極拳養生功是未來人類發展必不可少的運動,常練太極拳能提高身體素質,預防疾病,下面隨著太極拳教學,研究一下中醫理論是太極拳的靈魂。
中醫理論是太極拳的靈魂
太極拳和中醫之間有很大的關系,中醫理論是太極拳的基礎,常練太極拳能疏通經絡,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太極拳的巨大健身作用為世界醫學界日益關注,它的預防醫學理法體系, 它的疾病康復的保健功能, 它的陰陽平衡健康理論, 與中醫一道,正被世界各國越來越廣泛接受.
楊式太極拳名家趙老師受到中醫學會長等的熱情歡迎。大會期間趙老師給參會的數百位中醫專家學者做太極拳養生的專題講座,并傳授太極養生功法和基礎楊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筑基八式。
太極拳養生深受人們歡迎,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柔和緩慢,沒有人群限制,全民練習太極拳,有助于構建和諧社會。
趙老師講課中展現出了深厚的理論基礎、授課方式風趣幽默、講解深入淺出,演練功夫精湛自如。一些中醫社團紛紛表示要和楊氏太極拳培訓中心建立友好聯系,經常性組織學習團隊來和趙老師繼續學習太極拳和養生功法。
中醫藥學術交流大會,歐洲規模大中醫藥學術交流大會,吸引了來自16 個國家的與會者。中醫藥學術交流大會是一個非商業性年會,得到了眾多中醫社團和中醫專業人士的支持,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傳播中醫知識,討論問題并聯系彼此的平臺。
太極拳和中醫的五種關系
第一、基本理論相同,都是以《易經》學說為基本依據,以陰陽平衡為基本原則,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應用技術理論上都有大量的相同之處,甚至是完全通用的。
太極拳的創編是在中醫理論基礎上,具有中醫治病功效,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也是對自身身心凈化的過程。
第二、武術是中醫學健康的有機組成部分,太極拳已經成為中醫康復保健的重要方法并得到普遍應用。
第三、太極拳和中醫都強調預防為主,治“未病之病”,以強身健體、增強體質為健康的首要選擇,重在提高自身體能、潛能的提高,抵抗各類疾病。
第四、太極拳和中醫都注重心理和生理健康相結合,身心并修。努力改善人的精神狀態。
第五、大力提倡整體觀,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中草藥取之于自然,和太極拳的仿生方法都是這種思想的具體體現。因此,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也是學習中醫保健知識的過程。此外,有意識地學一些中醫學知識,有助于更好地練習太極拳。
中醫理論是太極拳的基礎
人體上的經絡系統大都以陰陽來命名,表示陰陽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并由一陰一陽衍化為三陰三陽,即太陰、少陰、厥陰,陽明、太陽、少陽。
如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這就是所謂十二正經,而這十二經脈是內屬于府藏,外絡于支節。據《黃帝內經》載,它們的循行是手之三陰,從藏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
常言道,太極功夫始于足下,人體的重要穴位都在足下,而太極拳注重的是腳部的訓練,因此,練習太極拳能祛病延延年。
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手足各經脈互相連接,說明氣血運行是表里相通,陰陽相貫,如環無端。
此外,還有具有特殊作用的奇經八脈,對其余經絡起統率、聯絡和調節氣血盛衰的作用。
我們在了解人體氣血在經絡系統中運行規律的基礎上,才能思考根據太極拳的特點來如何用心,也就是采用什么樣的內功心法,以其特殊的思維方式,以意引領內氣運行方向,達到意領、氣行、身隨的目的。
太極拳健身機理
(1)在全面總結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積極運用現代自然科學、邊緣科學的先進理論和儀器設備,系統地、針對性地進行人群樣本的生理、生化、病理、心理指標測試。研究其復雜的深層規律,揭示其內在機制。
(2)研究中,要注重學練太極拳對大腦功能、腦電、內分泌(如胸腺)、微循環,以及中醫的經絡、脈象、心理參數的測試和分析。
把人體作為高度統一的閉環調控的整體系統,從發揮精神能動性的觀點出發,探索經絡、氣血、呼吸方法的特殊作用,由此揭示其強身、祛病功效的特有機制。
(3)研究太極拳發現,太極拳在生理、心理、社會這種模式下發展,對人們的心理素質和人群的交際都有很大的幫助。
(4)長期抓好不同行業、年齡段習練太極拳人群樣本的培育、選拔及監測,考察其對不同人群健身的普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