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創編結合了古代中醫原理,太極養生已經成為時代的潮流,習練太極拳不僅能技擊還能健身養生。那么,太極拳與中醫之間產生怎樣的道呢?太極拳教學有詳細的講解,下面隨著太極拳練習一下吧!
太極拳與中醫之間產生怎樣的道
太極拳的理論來源是古代道家哲學中的養生之道,太極拳具有中醫原理,當今人們習練太極拳具有預防疾病的作用。
自古以來武術就與醫術形影不離,一般習武強身者都或多或少明白一些醫學常識,懂醫的也或多明白一點武術理論。而太極拳與中醫是什么樣的關系,這個問題不知困惑多少人,下面就簡單的論述一下。
太極拳以“太極”為名,吸取我國古代《易經》哲理為指導思想?!兑?middot;系辭》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者,大也,初也;極者,端也,始也。其是宇宙間派生萬物之本原,其包含有動、靜和陰、陽兩個方面。
太極拳動靜結合,習練太極拳要求做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堅持練習太極拳能提高身體健康水平。
動而生陽,靜而生陰,既對立,又統一,此消彼長、相互轉化,不斷運動,變化無窮。太極拳正是以這種理論為依據,講求動靜、陰陽。形體外動,意志內靜。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調暢氣血,舒展筋骨,培養正氣,以達到內外調和、預防疾病、抵抗外邪和延年益壽的目的。
更是融合中國古典哲學與祖國醫學理論之精華而形成的獨特理論體系,尤其是祖國醫學理論中的整體觀念、陰陽五行學說等在太極拳中都有體現,因此,中醫理論在太極拳中得到廣泛應用。
整體觀念是中醫學的主導思想,它強調事物本身的統一性,完整性以及與其他事物的聯系,認為人體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協調、相互作用的;同時人體與自然界有密切關系,并且能動地適應自然,從而維持機體正常的生命活動。
太極拳是一項整體運動,對身體每個部位都有調節作用,通過學習太極拳能延遲機體衰老。
整體觀念貫穿于中醫學的診斷、治療、康復等各個方面,也是傳統保健體育運動的理論依據。事實上,整個傳統保健體育的理論和鍛煉要求都體現了“人與天地相應”的整體觀思想。太極拳順應這一自然規律,要求沉肩垂肘,含胸拔背,運動路線走弧形、走圓形,以達到氣血的運行和經絡的流通。
要求連綿不斷,從起式至收式,中間沒有停頓,一式的結束即另一式的開始,整套拳術一氣呵成,循環往復,以至無窮,尤如涓涓流水,灌養全身。其二松靜、柔和、緩慢,其理在于:疏松才能通達,稠密則易引起閉塞,滯留。
柔和、緩慢以不傷氣血,無害形體。在太極推手中的粘連粘隨,不丟不頂,講究一個“化”字。柔和與剛強是萬事萬物的一種屬性,柔則彈性強易變形,剛則性脆易折。
太極拳在化字上下功夫四兩撥千斤之效。對內,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神經系統,得以疏理、通達,在順應自然中得以完善和發展。從而起到健身、御敵、治病、益壽之功效。
在習武修術的人士中,絕大多數人都明白中醫的理論,同時亦將中醫學理論聯系武學的理論知識,深化武學境界。任何拳種都講究經絡的走向,太極拳亦不過是如此。習拳亦要明理,明理亦要懂醫!
太極拳和中醫之間的關系
第一、基本理論相同。都是以《易經》學說為基本依據,以陰陽平衡為基本原則,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應用技術理論上都有大量的相同之處,甚至是完全通用的。
第二、武術是中醫學健康的有機組成部分,太極拳已經成為中醫康復保健的重要方法并得到普遍應用。
養生是現代人每天必備的工作,通過養生能延長壽命,同時提高身體素質,太極拳運動便符合人們養生要求。
第三、太極拳和中醫都強調預防為主,治“未病之病”,以強身健體、增強體質為健康的首要選擇,重在提高自身體能、潛能的提高,抵抗各類疾病。
第四、太極拳和中醫都注重心理和生理健康相結合,身心并修。努力改善人的精神狀態。
第五、大力提倡整體觀,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中草藥取之于自然,和太極拳的仿生方法都是這種思想的具體體現。因此,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也是學習中醫保健知識的過程。此外,有意識地學一些中醫學知識,有助于更好地練習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