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太極拳的人都知道,太極拳的特點是用意不用力,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太極拳意的三個階段。當今人們習練太極拳的好處是放松,緩解壓力,下面隨著太極拳教學練習一下吧!
簡述太極拳意的三個階段
習練太極拳要求全神貫注,注意力集中,不能三心二意,達到意念太極拳的境界。
太極拳對意的運用發(fā)自內心。所謂“心誠于衷(中)而顯于外”之中位于胸部正中、兩乳之間。此處亦是中丹田的所在。
前人圍繞著胸部十字中心這個點在太極拳論中做過許多文章,譬如:“手從口出、手從口收”“發(fā)于中、形于外、達于四圍”“有心不用何時曉”“運用在于心”等等都指明了心意在太極拳修煉中的特殊地位與重要性。
意在太極拳中起到引導的作用,引導每個動作,因此,在練習中,要做到心靜體松。
“意在先”“重意不重形”是初學階段由用力做勢向“意領招出”過渡的思想基礎。從一開始學拳就要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如何用意識引導動作上,一招一式都要以意識引領著形體的運行,從而逐步進入“招中有術”的階段。
初級階段
為“從無意到有意”,必須在松散的基礎上“意氣”才會出現(xiàn)。意與氣是分不開的,氣必須由意領而通出,為意在先,即意在前引領內氣通出。當一“松”“散”,以意領氣通出時為意氣引催姿勢。
中級階段
于認識到“凡此皆是意不是形”,“意”才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進入意的頻繁出現(xiàn)階段,“為從有到繁”過程。
學習太極拳前要排空思想雜念,靜心練完拳后,你會發(fā)現(xiàn),太極拳幫助你解決了所有的煩惱和困惑。
高級階段
在“意”的頻繁出現(xiàn)中感覺到“意”的用途雖多,但彼此的顯現(xiàn)、運走皆有著密切的內在聯(lián)系,表現(xiàn)出極強的共性和規(guī)律性。在拳論中提醒學練者要注意“有意確無意、無意出真意’的論述。真意的流露不摻雜人為的貪心與雜念,于意想不到中自然出現(xiàn)。高級階段為“從繁到簡”過程。
太極拳意的訓練方法
1.舒翅兩腳站立與肩同寬,兩膝微屈,兩手自然下垂,眼簾自然下垂,但不閉合。松肩墜肘后,兩手自然抬起捧著肚子,兩中指尖隔著衣服放在肚臍的邊緣上,手腕和肘輕輕地(用意不用力)貼在帶脈上。
意想手心勞宮穴貼在帶脈上,開始時覺得似貼非貼,待到覺得已貼住時,就改意想少海穴(肘內側肘橫紋端)貼在帶脈上;開始時覺得似貼非貼,待到覺得貼住時,又回想勞宮穴貼帶脈,如此往復循環(huán)。
練太極拳貴在堅持,堅持的時間越長越好,但要以舒適為主,然后逐漸延長時間,在慢練中尋找練拳的意念。
覺得似乎兩手(雙翅)抱著一個大球,兩腳踩著一個大球,頭頂著一個大球。這三球相照就是“三田合一”。待到手抱的球似乎要突出時,就可轉入下一個階段。
2.開懷 兩手中指尖離開肚臍,引導兩手向外、向上,直到手指與肩平。兩手又轉向下,以兩中指尖按摩氣沖穴(氣沖穴在腹股溝上部.恥骨結節(jié)處上方)。
然后,兩中指相繼按摩陰陵泉、三陰交、懸鐘、陽陵泉和環(huán)跳穴。然后,兩手扶著后腰,中指尖在命門穴(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拇指朝下,意想以兩手心和命門為圓心各一圓,就形成三個圓,叫做“三環(huán)套月”。
太極拳是個立體圓,即三圓,三圓本是直立的,要用意念將三環(huán)擺成水平,這時身體向后仰,再伸個腰,就如同仙鶴張翅一樣。
這樣堅持一會兒,直到覺得兩腳心已人地而頭頂百會穴貼地時,腰可伸直,像受力向后彎的藤條,等外力取消時,自然彈回原來的樣子,這時,百會就會將涌泉的“水”引上來,這叫“龍頭引水”。
然后,松肩墜肘,兩手自然下垂,休息一會兒,就可轉人第三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