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華武術,太極拳對現代人有突出的貢獻,其不僅能健身防身,還有輔助治療的作用,太極拳的好處非常多,但是怎樣練好太極拳呢?練太極拳的注意事項有很多,下面隨著太極拳教學學習一下吧!
怎樣練好太極拳
學習太極全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練習中,不斷提高太極境界,太極拳沒有高境界,只有更高境界。
首先,要練好太極拳必須明白太極拳是怎樣一種拳術?它具有什么樣的內涵和性質?我認為,概括為一句話太極拳是一種性命雙修的內功拳術。
性命雙求也可稱為心腎雙求,心主性,腎主命;心象火,腎象水。性命雙修就是要通過練習太極拳達到身體內部水火既濟,陰陽調和從而健康長壽的目的。
太極拳屬于武術中的內家拳,與其他武術不同,太極拳是一項內外三合的運動,練外的同時還注重內在的修養。
太極理論,可以說是東方哲學中的一種極具代表性的理論。在我國,從它出現到現在的二十多個世紀中,吸引了無數學者對之進行研究,使這個理論日趨完善而嚴密。
太極拳的創造者,也正是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延伸和推廣,使它和武術運動相結合;使練武者通過練習這種拳術既可以防身自衛又可以祛病延年。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無極之義,空空洞洞,混混沌沌,無一物而包萬物。由無極而現有極,遂太極生焉,陰陽具焉。所形象喻,太極為一大皮囊,內中陰陽旋轉,互相調濟以生萬物。古之學者形諸于圖,即太極圖的由來。
太極拳是中國古代人智慧的結晶,太極拳重視陰陽變化,通過練習太極拳能保持人體陰陽平衡,提高身體健康水平。
古代的求道之士,又以無極太極之理而象諸于人身,則人體亦為一太極;既為太極必有陰陽,而陰陽的代表即為心、腎。心屬陽,陽中有陰,腎屬陰,陰中有陽,上為陽,下為陰,陰陽相濟,太極為真,人始得以長壽。
宇宙中陰陽相生以至生生不息。陰陽互調又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也。上天下地人居其間,行之于人體則有三身,三身的含義即為精、氣、神。精氣神之舍為三丹田,上為天門(百會穴),下為地戶(會陰穴),中為氣海(丹田穴)。天門主神,地戶藏精,氣海蘊氣。精氣神充足,即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
明白了這些含義,練太極拳時必先求無極。“拳訣”云:“練拳先從無極始,陰陽開合認真求。”學者練拳之先必站無極勢,使自己心定神安,空洞無物,以至絕象覺明,復有一點靈犀生于氣海之中,則太極生焉。
隨則兩儀、四象、八卦、三才、五行皆在于其中。動則為陽,靜則為陰,一動一靜,一開一合之間拳術已具。開始練習時,尤要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以達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虛至虛靈的效果。精氣神為人身至室,習練得法功必大進,實為練拳之緊要處!
其次,練好太極拳還必須明白拳術的法則。過去有句話叫“寧傳十手,不傳一口。”由此可見拳術理法的重要。練拳者千千萬,大成者實寥寥無幾,其不成者多為不明理法之故。孟子說:“大匠海人,必以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拳雖小道,亦本乎正理。
學者練拳務不可自專自用,以一己之念而致固塞不通,每以十年苦功而不見長進,甚或成病,頗為可惜!概練太極拳若專求力必凝滯不靈;專求沉重必失之園活;若專求氣則拘泥不通,專求輕虛必神意渙散,輕浮無根。此皆為太極拳之大病,學者切記!要而言之,練拳時須身體和順,舒展園活,而尤須神氣圓滿無虧。
心神為君,氣為統帥,在心意的指導下做到以心行氣,以氣貫身,以至于節節貫穿,不疾不徐,不剛不柔,不輕不重;于若有若無、若實若虛、勿忘勿助中,擇其中和之道而行之,無形中感而遂通,則功力、靈氣與日俱增。練至功形圓滿,凝神于地戶則沉重如山,凌神于天門則身輕如羽,注神于氣海測得其中和之道,可應萬物。
練好太極拳的兩個要素
一,練好四功、兼學拳架
哪四功呢?即腿功、腰功、臂功、樁功。這四功是練習技擊技術內容,達到具體規范和要求的必然基礎。拳家們常說“打拳不遛腿,到老冒失鬼;練拳不活腰,終究藝不高“;“未習打.先練樁”,“樁要站、鼎要拿,勁力穩固托泰山”(鼎功就是臂功)。
基本功是初學拳法者的入門之藝。太極拳是內外合一的運動,它不僅需要人體各個關節、各大肌群、肌腱、韌帶具有靈活性、柔韌性和勁九還需要內臟器官的協調配合。
練習基本功是提高身體素質的重要因素,而且為今后的技法掌握奠定了基礎,進一步提高動作質量。
二,明路線、守規矩
太極拳法變化多.復雜的動作更是富變化。故學拳時,一定要將拳勢路線的來龍去脈搞清楚,對拳架的高低和到位與否暫時可不必在意。當弄清楚和記住拳勢的來往路線后,就要進一步追求拳勢的工整、準確,這叫守規矩,合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