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華武術,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當今人們習練太極拳的好處多多,但也是在正確練習太極拳的前提下實現的。下面隨著太極拳教程,了解一下初學太極拳的身法注意事項。
初學太極拳的身法注意事項
練習太極拳需做到立身中正,身體保持不偏不倚,不能有東倒西歪的現象,避免練習中出現損傷。
應注意含胸拔背,胸要微含,不可挺胸。背要“拔”,這個拔不是挺拔的意思,而是自然往外凸,形成圓弧狀,這就是拔背。也可以這樣理解:就像龜的背殼一樣,使背部有一個向外的圓形。
另外就是沉肩墜肘,肩要下沉,不可聳肩,怎么理解這個“沉”字呢,我們可以用人體的鎖骨進行衡量,就是說當手臂抬高時,鎖骨不能抬進來。因為鎖骨一旦抬起來,胸肋骨也隨之抬起來,進而牽動橫膈膜上抬,這樣就不能做到“氣沉丹田”了。
太極拳運動以腰為軸,腰部運動帶動四肢,太極拳是一項全身運動,做到節節貫穿。
再者,就是松腰落胯,腰要放松,而且是完全放松;如何讓自己的腰身放松、中正呢,一個簡便的方法就是調解自己的尾骨,也就是“尾閭中正”,從而使人的重心上下垂線控制在兩腳之間,否則平衡容易被破壞,因此,我們要周身中正,不可撅臀,不可哈腰。
后,松腰落胯了,尾閭也中正了,屈膝時身體的重量自然也就落到腳底板了,而不是膝蓋,要學會找那種感覺,把自身的重量導入大地的感覺。否則,不僅不會長功夫,時間久了,反而容易把膝蓋壓傷。
太極拳的身法要求
一、虛領頂勁
“虛領頂勁”,亦稱“頂頭懸”。即要求頭勁正直,頭頂有微微上提之意,好像頂著一碗水。頭部不低不昂,不偏不斜;下頜自然微向內收;勁部松豎,轉動自然,平正靈活。要神貫于頂,提挈全身,但不可用力,以免氣血不暢。
學習太極拳的身法,首先要保持頭部穩定,頭為身體之首,這樣才能保證身體中正,每個動作協調一致。
二、沉肩垂肘
兩肩關節松開下沉,并微向前合,氣向下沉,意貫于兩臂,肘關節微屈,略有下垂勁,呈自然松垂。沉肩垂肘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做到沉肩肘,才能將內勁貫于掌,手臂輕靈圓活,氣血經脈暢通。
練太極拳能打通身體各個關節,可以讓整個周身保持協調,并且能增強體質。
三、裹襠護肫
裹襠是隨著吊襠的身法而配合一致的要求。吊襠時,兩股向里,臀向前送,收小腹成氣沉丹田之勢,兩膝著力,有內向之意,使之為圓襠。護肫是兩肋微斂,取下收前合之勢。
護肫裹襠,重心下沉,內勁才能節節貫串,起于腳跟,發于腿,行于腰,而形于手指。
四、松腰垂臀
練拳時,腰是全身動作變化的關鍵。無論是穩定重心,勁貫四肢,腰都起主要作用。因此,每個停勢或似停非停時,腰要松沉,直豎中有下塌之感。
經常打拳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練完整套拳法后,整個周身都感到輕靈,并且心情也非常好。
只有松腰、松垮、垂臀,才能使得氣沉丹田,兩足著力,重心穩固。松腰還要求直,不能有凹凸。而且,垂臀內收和松腰、松胯是相成的,不垂臀內收,腰就不能做到松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