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本質是武術,習練太極拳要掌握“透空”與技擊。太極拳的特點剛柔相濟,在太極拳技擊中有廣泛的運用。練太極技擊能提高身體協調性,下面隨著太極拳教程練習一下吧!
太極拳的“透空”與技擊
練習太極拳講究用意不用力,用意念控制形體,意念在太極拳中具有核心作用,透的意思就是意念的作用。
透,定義是沒有著力點,《太極拳論》有:“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之句,這是一種比喻,其義是敵人打我而沒有著力點。
所謂:“無形無相,全身透空,應物自然,西山懸磬,虎吼猿鳴,泉清河靜,翻江播海,盡性立命,”“周身透空”就是說,不管敵人打我之力多莫大,打到我身上就沒有,有如我身上是透空的一般,“透”如何鍛煉,“透者軸也”。
太極拳具有物理力學原理,運用太極拳的勁力技巧,實現物理學中的四兩撥千斤的說法,同時還要運用到丹田勁。
空,定義是反作用力的突然消失,當敵我形成互頂,一般是我有意造成的互頂,我突然撤掉與之相頂之力,敵突然失去著力點,如大廳斷了支柱,“轟”然崩塌,這時敵有失重感。
沿著自己的用力方向跌出,當敵失去反作用力時,就沿著己力的方向作加速度運動,《打手歌》“引進落空”既此意。被放“空”一下,會有五臟翻騰、惡心之感。
太極拳的透包含我透、透人兩個方面
“氣如車輪,腰為車軸”,不論對方用什么方法,多大力氣,打在我身軀的什么地方,都如打在車輪上一樣,腰為車軸,轉動一下,多大的打擊力都化為無影無蹤,對方的攻擊力不能落在我身上,從我身軀透過去,打到我身后去了。
太極拳運動是以腰為主宰,主宰的并不是全部,只轉動腰但不能達到透的目的,還要進身,由腿部帶動要,完整一氣,向前退后,非常協調。
對方擊來之力,打在我身上,我一轉腰,他就擊偏了,我隨即進身,其力自然打到我身后去了,誰都知道轉動身軀,然而常化不開對方的攻擊力,——轉后缺此一進也,這叫只有主宰而無賓輔之病。
打人的時候,意念不是打對方的身軀,而是透過他的身軀打他的后面,打透他,周身松得開,內勁吐得盡,對手放得遠。
“發勁必須沉著松靜,專注一方”,二力相頂,突然撤掉一力,另一力失去平衡而向前沖出,——“引進落空”,對方出手攻擊我,我不能用身軀迎頭硬接,必須含胸拔背,雙手和身軀與之軟接,緩沖其沖擊力,與之相抗。
對方覺得攻擊受阻,此時我突然撤掉與之相抗之頂勁,使對方感覺落空而失重,我立即抓住機會把對方的攻擊力返回去,由彼力作用在我身上變為我力 作用在彼身上,“往復須有折疊,進退須有轉換”,折疊轉換都含引進落空。
提高太極技擊的方法
(一)盤好架子
太極拳的特性在于他具有攻防技擊性。盤架子必須“一練順、二練勁、三練巧”,要弄明白每招每式的用法,從攻防實戰出發,增強攻防技擊意識,把精氣神演練出來,把舒展大方、連綿不斷、柔中寓剛、剛柔相濟的特點演練出來。
太極拳的技擊性與健身性是一致的,是相互滲透,相互為用,互為補充的。動作規范了、到位了,技擊性能就體現出來了,健身效果自然就在其中。
(二)練好推手
太極拳的技擊有其獨到的精妙之處,要想掌握太極拳的技擊,就須習練推手。推手舊名叫打手或揭手,近代還有稱作揉手的。
習練推手,方能從中體悟“粘連黏隨”、“不丟不頂”、“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方能徹知“聽勁”與“懂勁”。“懂勁”是在推手實踐中由“著熟”漸悟出來的,進而“階及神明”。
了解和掌握了“著熟、懂勁和階及神明”這三個階段的深層內涵,全面理解了太極拳的拳理拳法,方能深探太極拳技擊的博大精深,無窮奧妙。
技擊是在太極推手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想要提高技擊技術就要練好推手,在練習中提高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