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太極拳教學的人都知道,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是慢,有的人認為在練習拳架時,應該一直保持慢的速度,我們今天討論一下速率和加快度在太極拳中的應用,下面隨著太極拳練習一下吧!
速率在太極拳中的應用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科學的理論依據,通過練習太極拳能提高身體穩定性和協調性。
速率和加快度是物理學中常用的兩個物理量。速率暗示物體行為的快慢和行為的偏向,而加快度是暗示物體速率變革的快慢和變革偏向的物理量。
這兩個物理量在太極拳中示意得十理解顯,掌握和運用的優劣,也抉擇盤拳的質量。太極拳剛柔相濟、快慢相間都是由這兩個量示意出來的。
練太極拳要快慢結合,不能一味的慢或者快,當練習到一定程度后,就會加速,不斷提高太極境界。
盤一趟拳架的時刻是速率,在單元時刻內由慢轉快的水平就是加快度。這兩個物理量在太極拳中都有必然要求,如轉關處要慢,過了轉關處就逐漸加速,而運到落點時快,往后復轉慢,云云周而復始,在技擊中“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
締造出有力于本身的前提,都是要求掌握好這兩個量。在太極中有個術語叫“閃挪”,閃就是變速,再把變革時刻思量進去就是加快度,按照必要通過一個快速小圈折迭,瞬時變速,變向,即增大加快度。
使太極拳示意出空、靈、冷、脆的特點,在技擊中每每能發買賣想不到的結果。
學習太極拳重在領悟,在練習拳架時,要做到內外兼修,不僅要重視速度變化,還要把意念運用到其中。
拳架練習快慢的不同
在太極拳拳架的訓練中,不同年齡和不同體質、不同功夫層次的人在行拳速度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或快或慢。
行拳快慢重要的決定因素是不同人完成每個招式所體現內涵的快慢程度,以傳統楊式85式太極拳為例,一般的熟練者打完一趟大概需要三十分鐘,而快的可以十幾分鐘完成,慢的亦可以長至一個小時左右。
這些情況都是合理的,并不存在沖突,只要練習者能夠將整套套路的內涵表現出來,時間的長短并無絕對標準。
根據行拳的速度,筆者將太極拳練習分為快練和慢練兩種。
但時間的長短并不是區分的關鍵,區分快練與慢練的關鍵在于定勢的有無。
定勢是在招式的后一個動作停頓的狀態,每個招式銜接之間存在一兩秒的定勢,用來對身形、步法和腰胯進行調整,然后再進入下一招式。
在練習中,招式的銜接之間有定勢的是慢練,沒有定勢的是快練。
“先求開展,后求緊湊”的拳論在套路練習中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在這里是說學習拳架之初應該先追求身體的舒展,在保證虛領頂勁的前提下,四肢關節能夠放松,以實現勁力的貫串。
但是用較長的時間調節好身體各部分狀態后再發勁的做法并不能在實戰中獲得實效。
所以更高的層次,要求練習者在能開展的前提下求得招式的緊湊,在較快的時間內通過自己的招式將太極拳的內涵表達出來。
可以說,從慢練到快練是功夫提高的表現,也是提高技巧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