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疾病是一種罕見疾病,但是其發病率越來越年輕化,上海新研究發現,練太極拳能改善帕金森病情。太極拳的特點柔和,能刺激神經系統,太極拳資料有詳細的記載,下面隨著太極拳練習一下吧!
太極拳能改善帕金森患者病情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的瑰寶,習練太極拳能提高身體素食,改變易生病體質,太極拳是未來人類佳的養生運動。
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太極拳不僅可以頤養性情、強身健體,對帕金森病的治療亦大有裨益。
上海醫院專家嘗試從中華傳統運動中尋找破解長期藥物治療帕金森病導致藥效減退及運動并發癥的良方,結果發現,包括太極拳在內的科學合理運動可以有效地抗擊帕金森病。
太極拳通過緩解神經系統,對帕金森疾病起到良好的刺激作用,恢復神經系統,正常人練太極拳能緩解精神壓力。
神經內科醫生對參與太極拳訓練1年的帕金森(PD)患者進行全面跟蹤隨訪評估。結果表明,90%的PD患者病情有顯著改善。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肌強直和姿勢步態異常,同時還可伴有嗅覺障礙、睡眠障礙、自主神經功能受損、抑郁狀態、認知功能下降等非運動癥狀,是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重大腦疾病。
據悉,帕金森病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加重,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目前,中國約有近300萬患者,但其中有接近3/4的患者沒有接受正規治療,特別是在邊遠地區。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柔和、輕靈,對體力要求不高,任何人群皆適宜,經常練習太極拳能預防疾病。
神經內科陳主任告訴記者,目前藥物治療是PD治療的主要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運動癥狀;但不能有效地延緩疾病進展。
長期服用抗帕金森病藥物,可能導致藥效減退等一系列運動并發癥。鑒于PD的治療現狀,臨床醫生和患者均面臨如何有效地延緩疾病進展、同時改善運動癥狀與非運動癥狀、減少患者對藥物依賴的巨大挑戰。
據了解,此前,神經內科曾在患者中推廣“科學快步走”治療帕金森病的項目,獲得一定效果。為了更加精準施治,陳教授嘗試進一步從中華傳統運動中尋找破解良方。
據悉,有研究表明,太極拳可以有效地改善PD患者的步態及平衡功能。因此,陳教授聯合以精準和標準化為基礎的易太極,共同開展了“運動治療帕金森病”的科研合作。
經過為期1年的標準化易太極五式教學,醫院神經內科醫生對參與訓練的PD患者進行全面跟蹤隨訪評估。
結果表明,90%的PD患者病情有顯著改善,他們肢體僵硬程度減輕、肢體靈活性改善、下肢力量加強、行走速度加快、平衡功能提高,大大減低了跌倒的風險;同時記憶力整體有所提升,將減低以后發生癡呆的風險。
隨訪發現,患者的日常活動受限減輕,獨立自主性提高,對家屬的依賴性減少;并且,睡眠質量及日間精神狀態均有整體的改善。這些結果證明科學合理的運動可有效地抗擊帕金森病。
練習太極拳的要領
第一、端正
練習太極拳首先要注意姿勢正確,特別是身體中正,不能東倒西歪。其它部位也要按照動作要領做到位。
這不僅要求我們身體端正,同時也需要我們心態端正。
初學階段要抓住姿勢“端正”這一環節,不可貪多求快,潦草從事。這樣做開始階段可能刻板一些,初練起來靈活性稍差,但只要抓住了“身法”中的主要矛盾,其他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第二、穩定
要使上體端正舒適,必須首先保持下肢穩定。步型、步法既是姿勢當中的一部分,又是整個姿勢的基礎。
經驗證明,很多人下盤不穩,并不完全出于力量不足,而多數是由于步型、步法不當。如果步子過小過窄,或腳的位置、角度不對,以及變換動作時虛實不清,勢必造成身體重心不穩。
在太極拳的身法及步法練習中,都是需要強調重心的平衡和身體的穩定的。
初學者必須把步型、步法的要求弄清楚,可以單練各種樁步和步法,先把身體重心的變換找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