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是中國傳統思想,從古至今不變的思想,太極拳集合了古代人養生經驗,總結了太極拳拳理拳法。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柔和緩慢,符合人體運動規律。當代人練太極拳的好處多多,下面隨著太極拳練習一下吧!
練太極拳氣血暢通增壽延年
太極拳注重陰陽變化,陰陽變化貫徹整套拳法練習,通過太極拳的陰陽變化,能保持身體陰陽平衡,提高身體的協調性。
人在運動時,只有左右兩側肢體都能夠得到均衡的鍛煉,人們體內的氣血才能得到均衡的運動,這樣,體內的陰陽、虛實也就自然平衡了。
中醫學認為只要人體保持氣血自然暢通90后的風采,陰陽虛實,自然平衡,人就會遠離疾病的。太極拳是中國武術內家拳的一種,具有“技擊攻防,健身養生,表演欣賞”的三大功能,只要態度認真,一招一式地一套拳。
練完太極拳后,就會深深的感受到輕松,氣血暢通,心情舒暢,精神煥發,每天練太極拳都能幫助你緩解壓力,釋放疲勞。
吳式太極拳的傳人、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原會長李秉慈先生在總結吳式太極拳特點時說:“輕松柔化,緊湊舒展,川字步行,斜中寓正,必受其益。”
在吳式太極拳大門中,延年益壽者頗多,吳式太極拳第三長壽代傳人楊禹廷師壽至95周歲,無病仙逝,就是其中一例,所以吳式太極拳也被贊譽為“益壽拳”、“長壽拳”。
在太極界流傳著這樣的:“師傅領進門,在個人”和“拳藝無止境,實踐出真功”。吳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梁秀珍創編的《吳式太極拳左右精煉40式》“以意領先”,“以意行氣”,有其獨特奇妙之處。
練習太極拳能實現你長壽的夢想,太極拳是現代人養生的佳運動,在練習太極拳時,你會感受到太極拳帶給你的快樂。
當在時,正確熟練運用“稍節引動”和“節節貫通”之法,“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將意念和氣血運行融合起來,再結合攀架,緊湊舒展,大方優美,剛柔并濟的拳式,就一定能夠大大提高、調動氣血運行的能力,保持陰陽虛實的相對平衡。
以“左右彎弓射虎”這個拳式為例,當時,人體的14條(督脈1條、任脈1條,奇經12條)都得到梳理,腿腳上的6條和手腕臂肩上的6條,以及任、督兩脈都被牽扯和擠壓。
從腳底涌泉穴到頭頂百會穴都得到沖撞,而這種牽扯、擠壓、沖撞的結果,就是起到了疏通的作用,保證氣血順利運行,氣血暢通了,陰陽平衡了。中醫講氣通則無結,血通則無癰,人們的身體就自然強壯了。
太極拳長壽原理
根據傳統中醫的理論,風寒暑濕燥火,這六項對人體健康的傷害是很大的,也就是外邪傷人,通常由表及里,比如受寒通常會先皮膚冷,寒氣進經絡則肌肉酸痛,傳到腑就拉肚子,再下傳寒氣才到五臟。
另一方面,人的情緒對人的傷害是很直接的,所謂“七情傷人,直中內臟”,氣極了能馬上吐血,中醫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驚恐傷腎、悲憂傷肺”。林黛玉自悲自憐,老是咳嗽,她這是“憂傷肺”的典型癥狀。
因此,我們可以總結出,遇事千萬別生氣,情緒波動不能大,否則得不償失,練習太極拳重視的就是心態。
我們在練太極拳身體上放松的同時,心態也必須放松,放松平和的心態反過來對身體的放松也更為有利,只有心靜如水,太極才能達到高境界。
太極拳基于道家“無為、不爭”的思想。有道是“殺人一萬自損三千”。太極拳理法高級、勁力巧妙,讓很多嗜武者著迷和興奮不已,也常常不自覺地誤入好勇斗狠的岐途。
正因為此,被太極拳各大門派都奉為必讀經典的《太極拳論》中,王宗岳在闡述了太極拳的精義之后,特別強調了三豐祖師的話“欲天下英豪益壽延年,不做技末之爭”。
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我們就更不應該有為了爭勝而練拳的心態,練拳更多是為了養生,是為了一種樂趣。
太極文化博大精深,讓習練者在健身鍛煉的過程中變得更加有樂趣、有文化和有韻味,推手試力,輸贏都哈哈一笑,決不計較。
有時侯偏偏是越是刻意去追求,就越得不到,有一位老師說得好:“你想與人爭的時候,爭念一起,心就已經僵了,還如何放松?如何能達到松空的更高境界? ” 真正的太極拳高層次功夫,應該是一種忘我的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