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是人體衰老的癥狀之一,每個人都想擁有自由,健康的骨骼是關鍵。太極拳的特點柔和緩慢,對膝蓋起著按摩作用,修復創傷。太極拳養生已經成為關注的熱點,下面隨著太極拳練習一下吧!
太極拳養生能防護膝蓋傷痛
太極拳集合了多種功能于一體,長期堅持練習太極拳的人,不僅精神面貌好,而且行動利索,健步如飛。
太極能修身養性,也須預防膝蓋受傷太極拳動作柔和、節奏舒緩是人所共知的。正因為有動作不劇烈、不容易受傷的特點,太極拳運動更多地受到廣大中老年朋友的喜愛。
但這個看似柔和舒緩的運動,習練時也要講求科學性,如果練得不得法也會造成傷痛。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玉龍介紹,膝蓋的病痛是習練太極拳者較為常見的現象,這與這項運動長時間處于半蹲姿態、負荷過重有關。
太極拳是一項柔和的有氧代謝運動,不會造成骨骼損傷,同時還能修復病灶,對身體起著良好的調節作用。
因此,有必要提醒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習練太極也要講求科學。一些愛好者常常一氣兒練幾個小時,把自己會的所有套路全都習練一遍,結果造成膝蓋疼痛。
大眾健身不是競技體育,其實不必“更高、更快、更強”,要注意掌握科學訓練的要領,而這又是傳統武術師徒傳授方式常有的不足。
避免太極拳訓練中的膝蓋傷病
一是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健身規律,運動量要慢慢增加。
關節損傷患者應該停止練習,休息一段時間后,方可繼續練習,只要掌握正確的太極拳運動規律,便可達到祛病強身的功效。
二是要掌握正確的太極技術動作,比如蹲的姿勢、膝蓋前傾的位置一定不能超過腳尖。
只要太極鍛煉之后心跳不狂、有神清氣爽的舒服感時,那就是達到了目的。如果感到累就要適可而止,或者在套路換項之間增加休息時間。在傳統的太極拳習練中,缺乏科學的監控手段,然而常用的脈搏與血壓測試,就是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如何練太極拳不傷膝蓋
一、靜態定式的技術要求
在練拳時,不管是什么定式步型,膝關節不宜左右內外側扭動,否則就會造成膝關節內側和外側的損傷。同時,根據膝關節只能前后上下運動的生理機能,前后上下的方向一定要一致。
比如在半馬步、虛步的外形技術要求中,不但要求后實腿的膝蓋與足尖同一方向,還要求髖骨尖、膝蓋、足尖同向與要求膝蓋不能超過足尖,這樣的髖骨尖、膝蓋、足尖上下相對應,前輩稱為“三尖相對”。
在弓步的外形修成中,要求腿部和膝關節中部等處直垂直于地面,不能用足尖,否則會傷到膝關節。
二、動態拳勢的技術要求
在行拳走架的時候,人體重量的三分之二是由腰胯承受、轉化后作用于大腿,并通過膝關節的連接與小腿、腳跟、腳掌融匯一體。在做膝關節轉向動作時,應當由腰胯來控制和帶動下肢,前輩稱為“開胯碾腳”的練法。
什么是太極拳運動的碾腳?由楊氏太極拳的碾步而得名,外形相似于擺腳、扣腳,所不同的是要以腳跟為軸,腳掌、腳趾輕貼地面碾轉(或以腳掌為軸碾轉腳跟),如同碾砣在碾盤上轉動一樣。
整個腳底都要貼地,以腳跟為實,腳掌和腳趾為虛,腳跟為中心的貼地轉動。還要明白以下功理意想前面實腿之胯是轉動的軸心,通過松腰和松開實腿之胯而帶動實腳外碾。實腿之胯是主動,實腿之腳是被動,要一邊松沉一邊轉動,緩慢又均勻的運轉。
練拳中有許多轉腰動作,在轉腰的時候一定要保持下身穩固,然后慢慢轉動,這樣才能保證膝關節不受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