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常說,人老腿先老,關節疼痛是關節衰老的主要癥狀。太極拳的特點中正安舒,可矯正關節。堅持學習太極拳教學,你會發現,太極拳是一項壯骨運動,下面隨著42式太極拳練習一下吧!
習練42式太極拳可治療關節疼痛
太極拳是一項有氧運動,每天練習太極拳可提高身體免疫功能,同時還能延遲各項功能衰老,預防骨質增生。
據路透社報道,波士頓醫學中心一個研究小組25日在美國風濕病學院會議上公布了這一研究結果。研究報告說:“太極運動神形合一,有助于膝蓋自我修復。”
研究人員對一組60多歲的膝關節炎患者進行12周跟蹤調查,讓其中一部分患者每周打兩次42式太極拳,每次半小時;另一部分患者進行等量常規拉伸練習。這些患者關節炎病史均超過10年。
關節疼痛患者不能劇烈運動,而42式太極拳是一項柔緩運動,對體力要求不高,非常適合關節疼痛患者練習,堅持練習一段時間,疼痛感明顯降低。
結果發現,堅持打42式太極拳的患者關節疼痛明顯緩解,身體機能獲得改善。
有報道說,該研究小組之前的研究已發現,42式太極拳動作舒緩,可以改善肌肉功能,提高身體平衡性和靈活性。
練習42式太極拳如何保護膝關節
目前有一種不良的練拳傾向。有些人,在42式太極拳拳式動作的演練過程中,步子拉得很大,步型步法做的非常低,以為這樣練才能長功夫,其實不然。
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其骨骼密度大大降低,摔跌是中老年人常見現象,只要正確的練習42式太極拳,可以增強骨骼密度,延遲骨骼衰老。
打42式太極拳一般以中老年人居多,而在生理功能上,他們的膝部組織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老化衰退。因此,膝部過屈,拳架過于低矮.勢必造成膝關節中髕骨的勞損,局部骨膜逐漸纖維化,出現剝離或龜裂等病癥。
在發病初期,習練者無明顯癥狀,即使出現膝部疼痛,只要在套路的演練過程中放高拳架,疼痛就會消失,以后,隨著不合理練拳之法的延續,病情會逐漸加重,這種對髕骨的損傷,是慢性細微的,等到日積月累到一定程度,才會積勞成疾。
此時,不但在練拳時膝關節酸軟疼痛無力,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膝部也痛。病情時好時壞,長期嚴重的髕骨勞損,會導致股四頭肌的功能下降甚至萎縮。
由于髕骨骨膜的再生能力很差,一旦損害形成了缺損,就很難修復,這既傷害了身體,又妨礙了練拳的進程。
量力而行,要求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更好的改變和提升自己。
42式太極拳對人體關節的好處
第一腕關節
腕關節是全身靈活的關節,也是在技術中發揮大作用的關節。其他各關節運動須在腕關節引導下才能完成,因此它的靈活程度的大小,就直接影響我們技擊水平的高低。
“順逆纏”是練習腕關節的有效方式,通過每個手指的活動來實現腕關節的開合,由大拇指逐漸傳遞到小指。
第二肘關節
肘關節在上肢關節中其靈活程度僅次于腕關節,但其打擊力遠比腕關節大。武諺說“挨十手,不挨一肘”,因此只要加強其靈活程度的訓練,就可以讓肘關節發揮出更 大的打擊作用。
那么如何對肘關節進行訓練呢?如何體現八門勁別中的肘勁呢?太極拳術語中對肘有寬面窄面之說。窄面即肘尖,寬面即指除肘尖之外的部份。 根據壓強原理,窄面打擊兇狠,如穿心肘。
寬面打擊柔和,如退步壓肘。除寬窄面外,又分上下左右前后六面。其動作路線與腕關節一樣,分為順逆纏,以達到肘開 合的目的,而重要的是要墜肘沉肩,即在練拳時,時時刻刻注意肘的下墜,保持肘不貼肋,肘不離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