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常練太極拳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柔和、輕靈,練習太極拳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打完拳后,整個身心輕松愉悅,下面隨著太極拳教學練習一下吧!
太極拳的三大養生理念
太極拳的本質是武術,隨著科學的發展,太極拳的養生功效被證實,太極拳具有三大養生理念。
1、習練太極拳時要做到“松”、“靜”、“自然”
“松”、“靜”、“自然”是氣功的基本要求,也是習練太極拳的基本要求。
“松”就是放松,它包括形體放松、內臟放松和精神放松三個方面。形體放松好理解,是指身體百骸、骨骼肌肉的放松,不崩不僵。
內臟放松指的是胸腔腹腔中各種臟器的放松,即五臟六腑的放松,要求重心下沉,做到氣沉丹田,精神放松是指心意平和、心情平靜。
“靜”是指心緒安寧靜謐,思緒專注沒有雜念,是一種高級的意識運動。要求心靜似水神志專一,排除雜念,弱化對外界信息的反映的忘我狀態。
“自然”是指的人的肢體姿態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不勉強的,按照肢體的生理結構運動規律運作,人的心緒精神狀態不受外界干預,平和自然抱樸歸真。
松、靜、自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輔相成,只有全面放松下來,才能入靜,放松入靜才能平和自然。
練習太極拳一定要做到松靜自然,在練習中,調節好心態,好的心態是練好太極拳的前提。
2、注重“調息”
調息是指在打太極拳過程中對呼吸的調節和配合。總的要求是深、細、勻、長、順、靜、柔、緩。
深,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頭,使胸腔及腹腔舒張和收縮到位;細,就是呼吸輕穩,不能粗猛; 勻,就是呼吸要均勻,不能時而急促時而平緩,呼出和吸入的氣流量要平均,不能時而多時而少。
長,就是呼吸的時間要放慢拉長,吸氣和呼氣之間的暫短停止稱之“屏”,呼氣和吸氣之間的暫短停止稱之“息”,要有意識地延長“屏”和“息”的時間。
氣功的調息有很多方法,我們打太極拳時以自然呼吸為主即可,但要做到深、細、勻、長,同時要配合動作,當上肢動作向肢體的自身方向運動時要吸取,向身體外運動時要呼氣;身體向上起浮時要吸氣,身體向下沉時要呼氣。
3、主動運用“意識”做到“形”、“意”結合
“用意不用力,重意不重形”是太極拳的基本原則,是練好太極拳至關重要的一環。
“意識”也就是意念,更直白地說就是“想”,所謂“形意結合”就是太極拳的形體動作要和意念想象相配合。意念配合可分為兩種想象形式,即整體意念想象、動作意念想象。
整體意念想象
就是想象自己整個身體置于特定的環境(幻境)當中,去感受體悟。這種想象首先要建立在身心上的“松”、“ 靜”、“ 自然”,然后弱化對外界信息的反映,使大腦進入虛靈忘我狀態。
想象的意境沒有統一模式,可以根據個人的思維習慣、心智取向來決定,但通常想象的是:高大、虛無、通透、輕柔、漂浮 。所謂高大,就是想象在清純的宇宙中自己身軀頂天立地巍峨高大。
所謂虛無,就是周圍環境乃至宇宙都是無形無相的虛無空間,也可以想象自己也是虛無的。通透,就是的身軀肢體是透明的。所謂輕柔、漂浮,就是想自己身軀似云又似霧虛無縹緲。整體想象可以把幾種意境組合在一起,這樣效果會更好。
動作意念想象
動作意念想象可分為動作想象和動作體悟。動作想象就是在打拳過程中,把動作加以一定的內在含義。如云手時,想象巨大的雙臂在攪動著宇宙太空或者是在翻江倒海。在做攬雀尾,雙手下捋時,要想象把一道彩虹從天邊牽引下來。
摟膝拗步時,往前推掌就想象把巨大的氣流推向遙遠的天的。動作體悟就是,注意力(意念)跟隨動作的力點走,同時要體會動作時肢體的內在變化。
如在做左摟膝拗步時,意念要在左手上,當左手摟膝要結束時,意念馬上轉到前推的右手上。在做棚手或倒卷肱等動作時,意念跟隨手臂運行變化,就會感到兩手有抽拉或相吸相斥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