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本質是武術,縱觀歷史舞臺,太極拳在其中是一枝獨秀,太極拳不僅有技擊功能,還有良好的健身功能。太極拳的特點剛柔相濟,在實戰中,要學會后發制人,下面隨著太極拳實戰練習起來吧!
太極拳實戰的三大必備技巧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雖然技擊功能的實用性越來越低,但是人們現在經常將其用作武術競賽中。
一、知形
即對人體形體變化要有充分的認識。這里主要是指導對對方形體變化的把握。如果對方力大速度快,我方自然不能以慢動作式的太極套路應對,只能隨人之進退快慢而相隨。
在這一過程中,佳時機在于把握對方初的動作雛形,即“一動”。因為這時對方的速度、力量都未形成,易處理。
在實戰中要善于觀察周邊,學會將對方的力量化解掉,太極拳講求的是后發制人,不是雙方力量的大小的較量。而是技擊的較量。
如果一動之機失了,可以繼續破壞對方的發力距離,使之不能將力量作用到自己身上,這樣自然無損亦。
如果這一機又失去,則要用自己的身體承力、化力,使之在自己身上形成不能力點,沒了力點,對方的進攻同樣無效。
這個過程,實質上就是從對方發力距離之外到對方發力距離之內的過程,是一個知拍功夫。這個過程,是大多數練太極者長期難以做到的難解之謎。
太極拳的實質的武術,在雙方交戰中,要善于觀察對方的動態,經常練習太極拳可提高大腦思維能力。
二、懂勁
這里談的懂勁,其實在上面用身體處理對方的力點時已經開始發生作用了。在此基礎上,要做的是,在與對方相接觸的一瞬間,必須通過聽勁功夫,知道并把握住對方的身體重心及其移動趨勢。
只有這樣,才能為發人于丈外。太極拳集合了多種功能,無論男女老沙,通過練習太極拳都能從中獲取到各自的需求,堅持練習能延年益壽。
三、要做到化發結合,同化同發
許多人在實戰中常常感到我破對方的招后再去打對方時,對方卻又變了,所以只能化了再化,永無發人之機。其實,這中間的秘訣在于沒有把握住化發結合。
太極從來都是陰陽共存,而沒有先陰后陽或先陽后陰之說。要做到化發結合,其訣在于“遇力成樁”。而樁必須是活樁,一虛一實,實腿承力,虛腿調整重心并及時根據對方重心之運動而進樁摧力。
也就是說,在承、化對方發來之力的同時,樁就要動起來,或進樁掤擠采肘、或退步施以捋、按之勁,或繞步而走,施之以擺、掃、挒、扭等勁。總之,必須化發同時,以樁摧力。
太極拳技擊思維
技擊思維包括戰前思維與戰中思維。戰前思維一般是對已知或未知的技擊對象所作的客觀分析,如身材的高矮,強弱,技術特點等等,并在知己的基礎上盡可能的了解和掌握其技術實力和心理活動等情況,達到知彼。
通過掌握的初級信息在頭腦中迅速反應出技術與戰術的預見性,從而制定出初步的可變性技擊方案。如是以靜待動還是主動進攻;是引誘欺敵還是乘襲而擊,只有戰前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技擊中揚長避短,百戰不殆。
戰術中思維是指技擊過程中能否通過對方的技擊特點,判斷對方技術上的薄弱點,然后制定出自己的戰術,與其相克。
機智多變的調整適應自己的技術與戰術的結構布局,使技術與戰術得到密切有效的配合。以己心理優勢克敵心理不足,所以一名優秀的太極技擊手除要具備較好的體魄和技術外,還要具備客觀、合理的技擊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