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是人體的重要部位,人體的行動都是由關節支配的,因此,關節對于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習練太極拳的好處就是保護關節,太極拳的特點柔和,可以按摩關節預防損傷,下面隨著太極拳練習一下吧!
習練太極拳如何保護膝關節
大家都知道,太極拳是一項養生運動,但是錯誤的練習太極拳不僅達不到養生效果,反而會傷了自身元氣,因此,我們要保持正確的姿勢。
太極拳可以健身,但練習不當也會傷身。情況出現多的是膝關節損傷。損傷的主要原因是練拳時的不正確姿勢。膝是由關節和關節韌帶等周圍組織所組成,是脛腓骨與股骨的連接處。
用膝蓋承受重力,或轉動膝蓋轉移身體重心。膝關節的正常生理運動是縱向的屈伸運動。在太極拳運動中要避免重力放在膝關節上。轉移重心時,要腳底用力,膝蓋外撐,重力自然會轉移到胯部,這是人體力學原理。
在太極拳運動中,要先掌握太極拳思維,改掉日常的用力習慣,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在運動中,膝關節的運動方向是直接向腳尖方向,但是不能過腳尖。
其主要方法是收胯,否則膝關節的前點容易造成疼痛。練習過程中,如有膝蓋酸痛的感覺,心理負擔不要太重,別害怕,休息過后,不適感會消失。如果是膝關節的拉傷或扭傷,則是刺痛的感覺。
如有舊患,要加強對膝關節的保養,練拳前要充分活動膝關節,做足熱身運動。練拳后注意不要用冷水洗或風吹,要熱敷和按摩。正確的練習方法,不但不會引起傷痛,還會醫治膝蓋舊患。
練拳膝蓋疼痛不用害怕。首先,練拳過程中一定要時時注意姿勢的要求,如松胯,膝關節與足尖方向要一致等等。其次,練拳要慢慢練,放松練。心理緊張,容易造成動作緊張。再者,初學階段,要注意運動適量,循序漸進地提高。
習練太極拳能改掉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同時還能增強身體免疫能力,對身體起著按摩作用,是我們養生的首選運動。
練太極拳能保護骨骼
姿勢中正保持平衡
古書有傳,拳術精湛者頭頂碗水、書本而不震蕩濺出和翻落。說明姿勢中正的習拳者能始終保身軀平衡,久而久之,任憑風吹雨打,也不前俯后仰、東搖西擺。
動作緩慢謹慎小心
太極拳動作如抽絲,行步如貓行,小心翼翼,步步為營,久而久之,習拳者自會養成謹慎小心的良好習慣,如遇危急也不慌張、急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與習慣,行路處事也就輕盈自如,不易跌倒。
虛實相間和諧平衡
和人的正長行走一樣,左腳實而右腳虛,一虛一實,一前一后,若是長時間的練習,習拳者可以自如的應急。
如前腳踩于香蕉皮,必然打滑虛空,后腳坐實,就如樹根緊扎大地不為所倒。再有,久練太極拳者拳架特低,根據物理重心低則穩,就更不易摔跌了。
有一資料說,美國老年協會曾作對比試驗。一組老年人練健身房器材,另一組則練太極拳,結果后者平衡功能好,腦子好,走路穩健,摔跤骨折比前者減少50%。
后,美國人得出一個結論,說非常佩服中國東方人的智慧,不花一分錢的太極拳比現代化器械的鍛煉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