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其對現代人具有兩種作用,一是健身,二是防身,而且練太極拳有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太極拳的好處是修身養性,使人們的胸懷更大,下面隨著太極拳演練一下吧!
修煉太極拳有利于社會和諧
太極拳不僅僅是中老年人的運動,年輕人練太極拳起著教育意義,脾氣暴躁、悲觀的人練太極拳,可以起到積極的影響。
太極拳是很多人一起練,學會與人和睦相處對我們尤其重要。從初學的時候起,大家在一起練便于互相觀摩,互相對照和糾正動作,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在交流中共同感受樂趣。
現在許多大型文體活動經常有集體太極拳表演,練起來很有韻味,氣勢非常壯觀。所以說,太極拳有利于國家興旺,是促進社會和諧的。
中小學生練習太極拳不僅能促進身體發育,而且還能促進大腦發育,可以輔助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哲學觀。
太極拳健身意義
太極拳作為一種拳術,早的時候,太極拳能夠有效地打擊敵人,為了更簡捷、省力制勝對方,吸取了道家的無為而治思想。
那時只有技擊意義,其健身價值是在用太極拳練習技擊的過程中被發現的。
張三豐主張“愿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壽,不圖技擊之末爾”,講究武道同修,經過逐步演變,二者相輔相成,很多傳人發現并印證了在健身養生的過程中,附帶產生了高深的技擊防衛功夫,成為無心插柳之舉。
在松靜的狀態下,讓氣血自然的流動起來,讓身體保持陰陽平衡,從而可以達到健康養生的作用。
中醫說:“滯則不通,不通則痛。”而太極拳基于其獨特的天人合一、以自然為神韻等思想為指導,練功時全身放松、透空,適宜氣血流動;思想集中,使神、形、氣相合。
可以緩解大腦疲勞;動作徐緩,如行云流水,既活動了筋骨,又不會疲勞,通過這種有氧運動,從而達到健身的目的。道家講的返璞歸真、返本還原、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理念,應該時刻貫穿于太極拳運動之中。
基于太極拳愛好者對太極拳的認識,學練太極拳應注重內在的理解和修煉,而不應以學會多少種拳術套路為目的。學練任何一家的架子,一套足矣。如果把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學習新套路上,只會白白浪費了自己的大好時光,毫無用處。
根據現代醫學發展,特別是現代醫學的發展,練太極拳對中樞神經起著調節作用,能夠幫助人們睡眠,還能緩解壓力。
我們知道,神經系統,尤其是它的高級部分,是調節與支配所有系統與器官活動的樞紐。
人類依靠神經系統的活動(通過條件反射),以適應于外界環境并改造外界環境。人依靠神經系統的活動,使體內各個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按照需要統一起來。因此,任何一種鍛煉方法,如果能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對全身來說就有很好的保健意義。
太極拳的優越之點就在于此。習練太極拳,要求“心靜”,注意力集中,并旦講究“用意”,這些都對大腦活動有著良好的訓練作用。此外,從動作上來講也是如此。
習練太極拳時,動作需要“完整一氣”,由眼神到上肢、軀干、下肢,上下照顧毫不散亂,前后連貫,綿綿不斷。同時,由于動作的某些部分比較復雜,需要有良好的支配能力和平衡能力。
因此,需要大腦在緊張的活動下完成,這也間接地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訓練的作用,從而提高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緊張度,活躍了其他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加強了大腦方面的調節作用。
打太極拳,很多動作和姿勢都要求氣往下沉。即所謂“氣沉丹田”。這是一種橫膈式呼吸,它在醫療與保健上都有作用。胳肌與腹肌的收縮與舒張,使腹壓不斷改變。
腹壓增高,腹腔的靜脈受到壓力的作用,把血液輸入右心房;相反,當腹壓減低時,血液則向腹腔輸入。這樣,呼吸運動就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的狀況,加強心肌的營養。
此外,橫膈的運動又可以對肝臟施加有規律的按摩作用,是消除肝臟瘀血、改善肝臟功能的良好方法。所以,經常習練太極拳,對預防心血管系統的各種疾病及動脈硬化創造了良好條件。
很多修煉拳法而卻病延年、健康益壽的事實,證明太極拳法對中樞神經,對心臟血管系統,對骨骼和肌肉以及關節活動,對體內物質代謝,對消化系統,具有全面的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