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本質是武術,當今人們可以修煉太極拳,將太極拳當做一種防身工具。其中太極推手具有很強的實戰功能,是每位習武者必經過程,下面隨著太極推手演練一下吧!
太極推手與太極走架的關系
想要達到太極推手境界,就要練好的扎實的太極拳基本功,特別是太極樁功,在太極拳實戰中,是保持身體穩定的必備基礎。
太極拳推手與拳架的關系是太極拳走架(即太極拳套路)為“體”,太極拳推手為“用”;太極拳走架為“知己”功夫,太極拳推手為“知彼”功夫。
太極拳走架中包含技法,可用于太極拳推手;太極拳推手可以檢驗太極拳架的正確性,二者相輔相成,相互補充。
太極拳套路的技術水平和規范程度是否正確,需要通過推手來衡量和檢驗,俗話說:打拳不推手,白在拳界走。
而要達到《太極拳論》中提出的“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功夫,就應在太極拳走架時,體會“無人似有人”;在太極拳推手時體會“有人似無人”。
太極推手功能
1、頂勁要虛虛領起,則精神自然提起,同時氣沉丹田,周身放松。由于身體上領下沉,即使身軀放長而產生彈性成為 勁。陳鑫說:“沿路纏綿,靜遠無慌,肌膚骨節,處處開張。”若是周身僵力,就會失去棚勁,也就不能通過沾、粘、連、隨去求懂勁。
2、立身須中正安舒,具有支撐八面之勢,使推手時身軀不致偏于一邊或依賴于對方身手之上,以免己勁為人所識,若偏一邊,就不易順遂地運用粘走功夫。
練習太極拳身體要保持立身中正,在練習中,身體要不偏不倚,不能有東倒西歪的現象,會一項練拳的效果。
3、在神氣內隱則柔,外顯則剛的前提下,推手時要具有忽隱忽顯的剛柔變換作用,這正是求懂勁過程中不斷問勁的表現。
4、推手時要求做到兩手有虛實,兩足有虛實,一手一足上下亦要分虛實,形成處處分陰陽,處處有虛實。陳鑫說:“虛實兼到,忽見忽藏;實中有虛,人己相參;虛中有實,熟測機關。”
待虛實的轉換熟練后,只要注意一只手,其它一只手兩只足由于下相隨,自然也就能隨著靈活轉換。所以陳鑫又說:“千古一日,至理循環,上下相隨,不可空談。”這是問勁、化勁和達到懂功的基礎。
在太極拳實戰中,要做到虛實轉換,分清虛實,初學太極拳要在慢練中掌握太極拳的運動規律。
5、對方仰來則高以引之,使有高不可攀之感而失去與重心;對方俯來則愈向下引,使有如臨深淵,搖搖欲墜之感;對方近迫則愈引愈虛,使有長不可及之感;對方退走則粘逼,使有迫促之感。
這是符合沾、粘、連、隨的化勁與發勁要求的,這樣就可避免發生頂匾丟抗四病,使推手技巧迅速提高。
6、推手時精神須提起,這樣周身才能輕靈貫串,并要輕靈得具有“一羽不能加”的敏感。同時螺旋纏絲也須不斷變動,要旋轉得形成“蠅蟲不能落”之氣勢。
若動作表現出遲重不靈,則不易懂勁,若運動沒有纏絲,則失去化勁,也失去半化半進、明化暗進、即化即進的纏絲勁技巧。沒有化勁就變成比力,就不成其為太極拳推手了。能化而不能發,能柔而不動剛,剛柔不能相濟,都非太極兩儀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