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簡化太極拳是根據現代人養生要求而創編,太極拳的特點是招式簡單、易學,符合當今人們的養生要求,學習太極拳可以改變易生病體質。下面我們隨著24式太極拳一起演練一下吧!
如何練好24式簡化太極拳
太極拳的學習過程是分階段性的,在每個階段掌握好技巧和要領,能有效的幫助下一階段的學習。
1.步法和單個動作的練習是練好太極拳的基礎
武諺有之未習拳先習步,未練武先練樁。可見步形步法的重要。步形步法的學習看似簡單,所以易被初學者忽視。步形步法是穩固中心的關鍵,步形不正確、步法不得當都會造成重心不穩。
如邁步過小、過窄,出腳的位置、方向、角度不對,都會造成上身不正、重心不穩等現象。所以步形要準確,出步要適度,前進、后退、左顧、右盼、中定,始終保持百會穴與會陰穴在一條垂直線上。
步法在太極拳中非常重要,如果習武者有錯亂的步法,則會影響上身的穩定,也會影響拳術的施展。
正如拳論所講:"無過不及,隨屈就伸,立如標桿,活似車輪。"因此步形步法的練習有利于下盤動作的穩定性及培養身形、步法的協調性,可為進一步學習太極拳打下基礎。
初學太極拳時不要貪多求快,潦草從事,如果貪多求快造成錯誤的定型,再進行糾正就困難了。錯誤的姿勢如臀部外凸,就會牽連出現腰和胸的前挺、腹肌吃緊等問題,不但對身段無益,對將來提高拳藝也是大敵。
因此,初學者應該從基礎學起,從單個動作一招一勢地認真學起。24式簡化太極拳中的一些動作如左、右野馬分鬃,左、右摟腰拗步,左、右倒卷肱,左、右攬雀尾,左、右云手,左、右下勢獨處,左、右穿梭,均可提取出來單獨練習。
太極拳的每個招式都很經典,有很多人初學太極拳注重照葫蘆畫瓢,但是不修煉太極拳內功等于白練,太極拳要求內外協調。
逐一練習這些單勢,不但便于"動力定型",并且有助于篤志體會動作細節。這些單勢動作是套路的核心、骨架,練好了就等于構筑好了套路立架。
從健身效果看,單勢重復亦能達到預期效果,單勢動作同樣涵蓋了完整套路的要領和作用。以是,初學者不要貪多求快,要耐心體會每一單勢的要領和感受,做到學會一勢,掌握一勢,并能夠運用這一勢進行健身鍛煉。
單勢練習還有一個便利因素,即不受時間、場地的約束,無論室內、室外、時間長短,少則左右重復三五遍,多則數十遍,總能隨心所欲,真所謂"拳打立腳之地"。把這些單個動作練純熟以后,就可以學習完整的套路了。
2.完整套路的練習
在掌握了步法與單個動作后,就可以結合一些過渡動作學習簡化太極拳的套路了。在練習套路時,可分成3個階段來練習。第一階段塑形在塑形階段,先要講究立身端正,心靜體會。
所謂"端正",就是體要正直、中正,不可前俯后仰、左右歪斜,要保持尾閭和脊椎呈一直線,始終處于端正狀態。在練習太極拳時要抓住姿勢"端正"這一重要環節,立身正派才能穩住下盤重心。
入門時可能會出現動作死板與不夠靈活的現象,但是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由拙變巧,在中正的基礎上求圓勻。所謂"心靜",就是心平氣靜;"體松"就是形骸舒展。
在練習過程中,思想上要盡量排除一切雜念,心理上始終保持安靜狀態,把精神貫注到每個細小的動作上去,做到專心練拳,肌肉、關節、韌帶都盡量處于自然舒展的狀態,使其不受任何拘束或壓迫。
修煉太極拳對環境的要求
在陽光下運動有許多好處,可以多接受紫外線的照射。一般在陽光斜射時練習較好。在夏季,體弱者更應避免在直射光線下練習,可借樹蔭等透入光線的地方練習為宜。
空氣越新鮮越好。空氣污濁,多含二氧化碳、煙灰、塵埃、細菌等物,吸入肺內是不利健康的。
初學者和體弱有病者好在平坦寬敞的地方練拳,以便立穩。但熟練后地面不平坦也可以練習,這對腳的適應力還有好處。有益于推手技術提高。
環境幽靜容易做到精神集中,情緒鎮定。這對初學者尤為重要,因為初學者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如果沒有幽靜處所,就"鬧中取靜"進行鍛煉,時間長了也可以適應。另外,集體練習,也可配音樂,能使動作整齊,節奏分明,也有助于初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