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絲勁是陳式太極拳的大的特點,也是陳式太極拳的核心內容。太極拳隨著人們的觀念改變,太極養生效果也有很大的進步,下面我們隨著陳式太極拳了解一下纏絲勁的養生作用。
練陳式太極拳纏絲勁可疏通經絡
纏絲勁是陳式太極拳特有的練習方法,可以疏通人體經絡,達到健康養生的作用,堅持練習,還可延年益壽。
陳式太極拳先輩陳鑫老先生說“太極拳,纏法也”。“纏絲勁”的練法,源于中醫的經絡學說,中醫認為經絡是布滿人體的氣血通道,它源于臟腑,疏注于四肢百骸、臟腑經絡。
氣血失和,而疾病生,和則健身益壽。陳式太極拳在練習過程中,要求每個拳勢動作,不論大小、快慢、開合,都要走螺旋式的運動形式,使人體從腰和丹田到四梢,不論臟腑、肌肉、關節從軀體中樞。
練陳式太極拳纏絲勁可以促進微循環,加快血液流通,練纏絲勁可預防心腦血管等疾病。
以至無微不至的毛細血管,都有要在非順既逆的反復旋轉中運動,纏來纏去,擰來擰去,左繞右繞“非圓即弧”,“處處走螺旋”這種螺旋式的纏絲運動方式。
可以通任督,練帶、沖脈,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行氣活血,達到調整人體氣血平衡的健身目的。
太極拳纏絲勁的養生作用
首先,就得了解人體的經絡
經絡是中醫的說法,西醫是沒有這個概念的,因為,解剖后的人體是找不到經絡的。難道人體真的就沒有經絡嗎?是不是中醫界在故弄玄虛呢?其實不然,人體確確實實是有經絡的。
經絡是人體健康的標志,想要健康長壽,不僅要擁有好的心情,還要身體各個經絡通暢。
這個所謂的經絡,就是血管、筋脈、韌帶、肌肉、骨骼、關節等等之間的空隙;而穴位,就是血管、筋脈、韌帶、肌肉、骨骼、關節等,集中或者不完全集中的交匯地方。
其次,還要了解人體的氣血
人體的內氣,是有先天與后天之分的,二者合稱為“中氣”。先天之氣秉受于父母,是人的根本元氣;后天之氣,是指大自然之氣和水谷生化之氣。
“中氣”居人體的丹田部位,又稱為“丹田氣”。中醫指出:氣催血行。所以,人體每天二十四個小時的每分每秒,血液都在身體內周流;如果氣血流動滯緩,疾病就會叢生。因此,中醫上認為: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纏絲勁在人體內,是隨著經絡、血管、筋脈等等的曲線去運行的。大家可以自己在手臂上,去查尋一下自身的血管、筋脈,你會發現它們是忽隱忽現的、一下子就不見了蹤影。
這正好說明,人體的血管、筋脈都是隨著筋骨在走曲線;那么,血液在人體中走的也就是曲線。所以,經常練習纏絲勁是可以疏通經絡,引導血液周流的;并能使氣血永不滯緩,人也就不會生病,身體強健,精力還自然充沛。
纏絲勁的肢體外形表現
拇指向內旋轉為逆纏,反之為順纏;腳尖外擺是順纏,反之為逆纏。練習時,周身要在松活柔順而又靈敏協調的狀態下,在一動無有不動之中,以“丹田”為核心,用“中氣”去催動軀干和四肢進行螺旋纏繞,從丹田纏至指梢皮毛,再從指梢皮毛纏繞回歸丹田。
其中旋脊轉腰、旋腕轉臂、旋踝轉膝,必須節節貫穿、一動即纏、互為傳遞,并相合相隨、循環往復;如此,才能練成運動走螺旋的“纏絲勁”。由此可見,體育運動中單純的直線、杠桿或者螺旋就是不完整的“勁”了。
文要懂字,武要懂勁。纏絲勁只有通過科學地訓練,才會在人體內產生的。武術界還有個說法:千招易得,一勁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