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本質是武術,隨著時代的發展,及人們對養生的追求,太極拳的養生功效深受歡迎。太極拳擁有獨特的呼吸,可以預防呼吸系統疾病,下面隨著太極拳教學練習一下吧!
練太極拳預防呼吸系統疾病
練習太極拳要求心靜體松,要求身體姿勢保持中正安舒,不偏不倚,在空氣新鮮的地方練習太極拳,可以治療多種呼吸系統疾病。
太極拳采用腹式深呼吸,從而使胸部應采用含胸的方式,在不增加呼吸頻率的情況下便可加強呼吸的深度,借以減除運動中氣喘的現象。
太極拳的腹式深呼吸運動和含胸拔背的細致練法,對預防和治療內臟器官、機能的各種慢性疾病極有成效。氣沉丹田是通過腹式深呼吸來實現的,腹式深呼吸有助于潤滑內腸和增強腹壁肌的韌性和彈性,使橫膈運動。
練太極拳提高了肺活量,練太極拳加快了膈肌運動,修復損傷細胞,呼吸困難者會感覺到呼吸暢通。
腹部時松時緊運動著,練習時間長,腹部逐漸充實圓滿,富于韌性和彈性,可以增強抵抗力。
太極拳練習時是一動無有不動,應在腰脊的運動下,帶動四肢進行螺旋形地上下、左右纏繞伸縮動作,從節節貫串起到引長身肢的作用在定式時,還特別要注意脊柱骨節對準,使負荷能力加強,全身骨節既求松開,又要虛虛對準,使內含騰挪之意。
太極拳對身體各部位姿勢的要求,是歷代太極拳家根據實踐經驗和集中群眾的智慧而提出的外形和內動的要求。
太極拳對現代人有很高的養生價值,而且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柔和緩慢,男女老少皆適宜。
太極拳掌法的特點為手指松舒.掌按出時,不可太過于膝,太過于膝易失重心,手臂應處處屈而不立,保持蓄勢。
太極拳的呼吸方式
一、自然呼吸法
這是使人們在練習過程中不加任何勉強或干擾的呼吸形式,練習者是為了記住太極拳的動作規格、路線、方法和要領,已無法在人體生理方面再做其它要求。
因此,這種呼吸方式適合于在運動過程處于動作技能的泛化與分化的階段,在練習時精神貫注于動作中,即練習太極拳的初學階段。
通過不斷地改變胸腔面積,可以使內壓增大,順著氣流集中到丹田,當做到氣沉丹田時,會感覺到暖意。
胸式呼吸法這種呼吸的生理運動過程是胸肋向外、向上擴張,同時兩肩也向上抬升以幫助胸廓擴張,外界空氣便壓入肺體內而完成吸氣,然后胸肋得還原位,雙肩下沉使胸廓縮小,肺內儲氣便排出外而完成呼氣。
二、腹式呼吸法
這種呼吸方法是隨著吸氣和呼氣的運動,有意識地形成一種小腹部一張一縮的呼吸。用意念想象吸入的那口氣緩緩向下送進小腹,漸漸向外鼓出和向內癟入的部位也是小腹,非胸部鼓癟,所以稱為腹式呼吸法。
在腹式呼吸時要逐步做到“深、長、細、勻、緩、靜”六字訣。李雅軒先生談練習太極拳要領時指出:“在呼吸方面,務須深長,使呼吸趁著緩和的動作鼓蕩,又要使緩和的動作,趁著呼吸的鼓蕩開合,并須要作得自然而順隨,這才是正確的練法穩靜安舒可以蓄神,呼吸深長可以養氣,久而久之,則神氣自能充實,身體健康也自然增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