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特點是剛柔相濟,每個動作都要包含剛中有柔,柔中有剛,極柔成剛,極剛成柔的特點。練太極拳的注意事項有很多,下面一起隨著太極拳教學了解一下吧!
太極拳剛柔轉換的五大技巧
太極拳中的剛柔是一對矛盾關系,也是相符而成的關系,練習者練修煉中要靈活的轉化。
一、若純用剛法,則氣鋪全身,牽制不利,到達落點,必不能表現堅剛。
二、若純用柔法,則氣散不聚,沒有歸著,到達落點也不能表現堅剛。
剛柔是太極拳練習的核心,太極拳中有很多技巧是需要我們研究學習的,剛柔轉換也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
三、應剛而用柔,則氣應聚而不聚;應柔而用剛,則氣應散而不散,皆不得剛柔相濟的妙用。
四、善用剛柔者,到達落點時用剛,如蜻蜓點水,一沾即起,這是表現剛點的正確形象。在一切運勁轉換時用柔,如車輪旋轉,滾走不停,這是表現柔點的正確形象。
五、若得剛柔相濟的妙用,方能去掉氣斂不實和濡滯不利的缺點。
在初學走架時,主要是學習各種姿勢,通過不同姿勢的練習,先化去身上的僵硬勁,這種僵硬勁人人都會有的。
在這一階段應不遺余力地盡量求柔軟,這對先前學過硬功拳而后轉學太極拳的人來說,則更加顯得重要。通過這樣很柔很慢地練習一段時間以后,周身的僵硬勁基本去掉,達到綿軟的程度,且已養成這種習慣,就可以轉入下一步的練習。
這時,首先在心意上應有全身處處放長的意念,并在姿勢動作中按照拳論規定,大力進行放長的專門練習,借使心意與身肢在緊密配合下專習全身的放長,以求得彈性剛。
初練拳時,對各種放長的規定如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含胸拔背等,只用意念就可以了。到此階段,用剛應在用意和身肢放長上共同進行,因此時已不致因放長再染成相反的鼓勁病象了。
在全身放長達到要求后,就可以在各個開合的落點結合著神氣外顯形成方點,表現出四正和四隅的勁別來。這就是太極拳“方圓相生”的練習。
在方點要表現出極其堅剛的剛,而剛過后,則要求在整個運動過程中表現出極其柔軟的行氣,整趟架子應在這樣的剛柔相濟的情況下進行。因此,練拳時應記住“柔行氣,剛落點”的六字要領。
剛柔的運用,必須結合著心意,神氣和呼吸的運用,也就是在“意氣奮發”的基礎上,配合屈體沉氣來使身肢貫串放長,藉以加強彈性。成為彈性剛。
在意靜氣斂的基礎上,來使肢體肌肉連帶松開,從而形成活潑無滯的柔軟,由柔軟而得變化無窮,這兩者在生理上也是一種自然現象。
總之,太極拳的剛不是硬,太極拳的柔也不是軟,因硬與軟皆無彈性,剛柔是具備彈性的。因此,在一趟拳架的練習中,神氣應在心意的指揮下不斷的在忽隱忽顯和鼓蕩,這樣肌肉才能不斷地變換剛柔,這是掌握和練習剛柔的一條要道。
剛柔是太極推手的重要特征
拳訣講:“得勢在把脈,出奇在轉關。”意指剛柔虛實轉換的玄機奧妙,是太極推手的關鍵所在。因此,競技搭手時,要輕柔接觸,神沾意連,機敏洞察對方來力的大小、方向、輕重、緩急、虛實、真假等肢體信息。
避免剛頂硬抗,輕率發力進攻,破形露體,陷入被動,要將對方的勁力和身體重心,入里透內,摸清拿住,使其進退不得,無所適從。
要先將自己的身心放松柔,敢于丟掉自己,舍己從人,誘敵深人,先虛空自己,再引空對方,以柔化卸力,防守為主,以靜御動,高來高走,低來低就,隨風就勢,將其來力順勢收蓄吸納到自身松柔虛空處。
或用采、捋、引化向自己的身邊旁后,使對方難覓影蹤,失中失勢,再迅疾應變,當柔則柔,當剛則剛。以掤、捌、按、擠、靠等不同勁法,伺機進攻發放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