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我國傳統武術的瑰寶,練習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老年人練習太極拳能提高身體的穩定性,太極拳的特點是力的運用技巧。學習太極拳了解地心吸引力。
練太極拳要了解地心吸引力
太極拳的運動規律是有科學性的,練習太極拳要了解太極拳的地心吸引力,太極拳中的力學原理符合牛頓力學。
因地心引力令我們身體有重量。眾所了解,力從人借、四兩撥千斤是太極拳的高妙功夫。力從人借之真議是借用地的吸引力,即是學會用身體重量壓到地面而產生的反彈力作為打太極拳的能源。
因此要將身體每一個部位放松,將重量全部交給地吸引力(陳正雷大師所說連皮膚都不能有一絲緊的感覺,兩肋之間的皮膚不能有上拉之意,襠走下弧線就是要讓人體的內氣下沉至腳底)。
練習太極拳要保持中正安舒,身體要不偏不倚,這樣才能幫助你練習,同時還能快速入靜,做到心靜體松。
王宗岳拳論要求,偏沉則隨,正是啟發太極拳活動的能源要旨。身體愈多部位放松,放到地面的身體重量就愈多,氣也愈下沉于腳底。
氣愈沉腳底則重心也隨之到腳底,反彈力亦隨之增加,與地心吸引力更為相合。為太極拳的陰陽.虛實.動靜之變。“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奠定根基。
陳氏太極拳修練的緾絲勁自根而起,節節貫串,胸腰折疊,下盤如泰山,上身如楊柳等等就是這個原因。
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如同黃金比例,每個力的大小都有規定,身體的每個動作幅度都有其嚴謹的科學原理。
太極拳中力的練習方法
1、輕勁練法
拳論曰:“用意不用力。”這是對初學者的要求,同時要求心靜用意、螺旋轉動、筋骨松開、勁力合住,其目的是排除身體僵勁,增加靈感。輕是保證全身內外充分放松的必要措施,所謂“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
只有用力越少越好的“輕”的練法,動作才能越練越靈活;不輕就不能松,不松就不能靈活。靈是輕的發展,在輕的基礎上發展靈,方能達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高度敏感的“靈”的境界,將來在“忽隱忽現”中兼練沉著的功夫時也不致妄動拙力。
勁力練習的前提條件,就是得先去處身上的拙力和僵力。
2、柔勁練法
由輕人松,由松入柔。運勁走圓孤,凡動要在圓中注力,表現為外似棉花內似鋼。柔勁可增加渾厚的掤力,與敵搭手時不被對方所制。
練習柔力時,外形不論是平圓還是立圓,是順螺旋還是逆螺旋,都要有規律地反復絞轉,配以內動,里不動外不發,氣沉丹田,氣宜鼓蕩,運用內氣潛轉的調動逐漸對架勢注力。
怎樣注力呢?要注意研究呼吸,有規律地進行逆腹式呼吸。內勁運轉全在呼吸,呼吸是催力的動力。開、實用呼,合、虛用吸,呼吸要與動作合拍。
運氣在呼,增氣在吸,通過深呼吸可擴大肺活量,推動內氣潛轉,先求氣達四梢,再求內氣充滿,再次求內氣靈轉,后研究氣力的發出。
柔勁練成后既可產生打硬拳的勁力,又不使外形顯露,既無斷勁(丟勁),又無顯于外的倔勁。柔勁像和成的面團,柔軟絲連,拉拽不斷。
當柔勁運用和掌握好了,勁法的練習也就會掌握一定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