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一項柔和緩慢的有氧運動,練習太極拳能提高心肺功能。今天我們要探討的是太極內功與肌肉的關系,太極拳的特點是中正安舒、陰陽變化,跟著太極拳學習你會發現太極拳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
太極內氣與肌肉的關系
內氣來源于臟腑,行于經絡,布流周身,這是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練習太極拳要維護、掌握和利用這種規律。
內氣本身是十分脆弱的,動作中出現丟和頂,內氣便受阻。內氣輸送到經絡,由經絡滲透傳導到肌肉,肌肉 ,就是采用陳氏太極拳的鍛煉方法,使臟腑產生的內氣才能充分的發揮其作用。
否則,練習時不明其理,不知道遵循法則、克服丟頂的弊病,仍用拙力。輕者練習感到別扭,影響內氣的貫通,拳術水平不能進益;重者將會導致內氣回流,使器官負載,影響臟腑的正常活動。有人練習后感到胸悶倒飽,皆為內氣回流所致。
練習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力,用意念催動外在運動,在體內形成一股真氣,也就是常說的太極內功。
古拳譜中說:“意氣君來、骨肉臣。”內氣與肌肉的關系如同雷管與炸藥的關系。雷管本身沒有多大爆發力、爆炸的主要力量是炸藥,可是炸藥沒有雷管來引爆不行,不按適當的比例也不能充分發揮炸藥的作用。
練太極拳時出現丟頂、肢體互相矛盾、力量互相抵消、內氣不貫通、發出來的勁為零斷勁,就如雷管和炸藥的比例不適當炸藥不能完全引爆。
太極內功修煉的四大要領
第一、是心靜
練習太極拳前首先就是要心靜,心靜才能夠集中精神,靜在修煉內功中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練習太極拳要做到心靜,腦子里不要有日常的煩惱,靜下心慢慢練習,你會發現太極拳是門靈活有趣的功夫。
就是不要胡思亂想,武禹襄說:“身雖動.心貴靜。”李亦畬的《五字訣》中首先要求的就是“心靜”.所謂“心不靜.意不專”。心靜以后.神意才能專注,練拳才能從容不迫.體態自然。
第二、是意專
太極拳講究“用意不用力”.用意就是用心的意思.《十三勢歌訣》說:“式式存心揆用意”.也是意專的意思。只有心靜、意專.練拳時才能精力集中.目的明確。
第三、是神舒
就是精神要舒展、舒暢。武禹襄說:“內固精神.外示安逸。”就是講精神要集中.外表要平靜.不能劍拔弩張。這也就是要求蓄神——把精神涵養好。
練拳既不能精神渙散,也不能過于緊張,所以練習時要放松,放松時達到心靜,這樣才能夠全身心投入。
第四、是氣暢
也就是呼吸要舒暢。太極拳要求養氣.所謂“氣以直養而無害”.練拳要”以氣運身.務令順遂”,“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這里的氣不是呼吸之氣.而是中醫講的內氣。
內氣運行要順遂流暢.發于丹田.達子四梢。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身體舒暢.呼吸細長慢勻.同時還要腹部放松.氣沉丹田.所以歌訣說:”腹內松靜氣騰然。”這是鍛煉內功的法門。
按照中醫學講.人體一呼一吸.心腎相交.水火相濟.這樣.就會產生內氣.所以腹部松靜后.在氣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時.在丹田就會產生”氣騰然”的感覺。因此.練太極拳一定要氣沉丹田.這樣才能做到心腎相交.水火相濟。“氣騰然”后,就會產生氣運周身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