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本質是武術,武術便有技擊的作用。技擊在太極拳實戰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太極拳的特點是松柔,將技擊和松柔相結合是完美的武術,下面我們先學習一下太極拳吧!
淺談太極拳的靈魂之技擊
技擊是每個習武之人必學課程,習武若是不練技擊等于白練,因此,人們常說技擊是太極拳的靈魂。
(一)專家論技擊
技擊是太極拳的靈魂。何為靈魂?“人的精神、思想方面活動的總稱。事物精粹、主要的部分。”
王資鑫在《太極拳的心理軌跡》中講:“技擊是太極拳的靈魂。”
在技擊中要做到粘連相隨,粘連相隨是技擊的核心,在實戰中要靈活的運用勁,做到內外三合。
于功保在《技擊是不變的靈魂》中講:“太極拳姓‘拳’,他血管里的血液叫‘武’,他的靈魂是技擊”。“沒有技擊的意識,太極拳的許多招法與招式就成了空蕩蕩的行尸走肉”。因此,“技擊是太極拳的身份證”。
在瞬息萬變的積極對抗中,要戰勝對手,掌握制勝的主動權,表現在有形與無形兩個方面。有形的動作,即外在身體形態,包括姿勢、位置、力量、速度和平衡等等;無形則為精神、意識、氣勢與節奏等等。
按照不同的屬性和層次來說,可以將太極拳技擊概括為力量、速度、技術、戰術、心理五大要素,技擊能力的綜合體現,缺一不可。
(二)發展靠技擊
縱觀太極拳的發展史,太極拳走過了創立、發展、中興與成名之路,楊露禪以“手捧太極震環宇,身懷絕技壓群英”之國粹擊技,開啟了太極拳中興之門,創立了楊式太極拳。
楊班侯真功打天下,楊建侯武德譽華夏,楊澄甫無私傳天下。他們的推手精妙絕倫,名震中國武壇,被稱為楊無敵,技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從某種意義上說,太極拳的威名及發展是靠技擊打出來的。技擊是太極拳“精粹、主要的部分”,是太極拳的靈魂。
(三)變化鑄技擊
從太極拳的發展史上來看,技擊沒有改變。在歷史上,太極拳雖經歷了幾次大的變化,由陳式發展了楊式、吳式和趙堡式、武式與孫式。楊班侯改小架,楊建侯改中架,楊澄甫改大架。
在套路中刪去了跳躍、震足等高難度動作,這只是在練法和形式上的變化,而他的技擊性能卻絲毫沒有改變。練法上變得緩慢柔和,適合廣大人群習練,豐富發展了太極拳的內容,使其奧妙無窮的技擊藝術寓于拳術套路之中。
楊式第四代宗師楊振基直截了當地說:“太極拳練法就是打法。”這是根本,要深入理解,認真悟練。
(四)標志揚技擊
太極拳是從中華武術中脫穎而出的,集防身、健身、養生為一體的優秀拳種,而防身技擊則是他的重要特征。在太極拳套路中,每個動作、每一招式都含有技擊性。技擊是區別拳與體操的重要標志。
綜上所述,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太極拳的技擊屬性不能丟。如若丟掉了擊技,就失去了傳統的技術內涵,失去了拳的靈魂。
太極拳技擊和松柔的關系
正是皮膚這種高度靈感的表現,皮膚這種高度靈感,這種靈感度是在松柔的前提下,通過長期的練拳和練習推手中得來的。
使丹田內氣十分旺盛,也就是我們陳式太極拳中所說的,丹田有浩然之氣,而打通了奇經八脈和十二正經,內氣在人體內日日灌輸、周流無滯,后到達皮膚之外。
練太極拳講究的是用意不用力,練拳者可以放松身體練習,身心會隨之放松,而且身心愉悅。
氣是我們的肉眼看不見,手也摸不著的,它就好象一團云霧包圍著人的整個身體。
當對方有來力時(對方打來)首先來力傳遞給氣,氣再給皮膚一個壓力效應,皮膚就有了感覺,通過感覺神經,傳遞給大腦,從而迅速準確地探知了對方來力大小、方向、作用點。
當然這一過程的時間是很短暫的,是一眨眼的功夫。以上說明,我們通過“聽”,就能迅速準確的掌握對方來歷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快慢,達到知彼的目的,為我采取相應的對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長期堅持練習太極拳能疏通經絡,心臟不好的人通過練習太極拳提高心臟功能,提高身體免疫力。通過“聽”知道對方的來歷,如果很大、很猛時,我方馬上松柔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