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門武術,武術講究的是內功的修煉。陳式太極拳是現代人們練習多的拳法,但是您知道陳式太極拳中呼吸與內功的關系嗎?太極拳的特點是螺旋纏絲的運用,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陳式太極拳呼吸與內功的關系
陳式太極拳是太極門派中成立早的,其將呼吸與內功緊密結合,運用纏絲勁將其表現的非常完美。
陳式太極拳的拳架即內功的功架。這正如太極圖所表現的陰陽交合互生,這種陰陽不斷轉化運動的辯證法增加了太極拳的無窮魅力。可見,陳式太極拳中內外功是完全互通交合的。
拳架的要領在無形中鍛煉了陳式太極拳的內功,而此拳內功的要求也正是練好拳架的基礎。
陳式太極拳內功就是丹田的轉動,丹田內功主要的運動方式是逆腹式呼吸,只要和諧的搭配呼吸就能達到內氣鼓蕩的境界。
呼吸是人體維持生命的基本活動,逆腹式吸主張吸氣時氣沉丹田而不飄浮于胸;呼氣時要氣發于四梢而不滯留于上體,反對呼吸時胸廓有較大的起伏。
所以,逆腹式呼吸對胸部橫膈膜的上下運動要求就格外高。這也有利于對內臟的按摩和下盤的穩固,這與道家內丹功中把呼吸看成是養氣功夫,與煉內丹的“火”也是統一的。
太極的真諦也就在一呼一吸之間,“呼吸”二字也就在“出腎人腎”之間,這種對于內外呼吸的感受、運用和研究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問。即使是在以外家著稱的少林武術《易筋經》中也格外重視呼吸問題,可見,天下拳理皆是互通的。
初學太極拳的人首先要掌握好自然呼吸,然后再追求更高境界的呼吸,否則會出現氣喘吁吁的現象。
至于如何在打拳時配合以逆腹式呼吸法,筆者認為應視具體拳式而言,既要順應自然,不可勉強為之,又要符合拳理,領會拳式的技擊含義,基本上與“開呼收吸”一致,這也就是佳的“呼”與“吸”。
如果能在逆腹式呼吸的同時配合以道家小周天內力的運氣方法,相輔相成,動靜互養則效果更佳。
陳式太極拳對現代人的好處
1、增強精力
疲勞與否均可以練,以便精力充足,方法是利用滿吸的呼吸形式。當吸氣完畢后意念注意到會陰,而后上升上升到肚臍的深部,停留在此處,停留的時間一般要達到10-14秒以上。
如果加上意念在肚臍中轉一下,正轉反轉均可,則更好一點。當有了一定基礎以后(即停留14秒不覺得憋得慌了),再加一個短促的吸氣加發“嘶”字音,舌尖抵住門齒,做是會覺得丹田一鼓,這即道家的“倒吸嘶字加氣罡”,即吸氣加罡勁。用此法可增加精力。
若有意識地同時將肛門、會陰一收一縮,效果更好。如愿配合姿勢,吸氣時抬手也可以。忍不住14妙時,則先不要發嘶字音。做此功法需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
2、增加腦力
頭腦疲倦時及平時學習中均可用此法。也與上述方法有相同之處,但不停吸。具體方法:用滿吸法,吸氣時腹部膨脹,當胸部張開,肺底、肺中、肺尖充滿后稱滿吸。
爾后頭上臺后仰,直到不能抬時,隨吸氣意念從前頭到后枕部再繞至鼻,一個吸氣在里面繞三圈半,停在百會穴深一寸處,此時意念“頭腦清新”(心念),百會處會覺得動一下,呼氣時慢慢還原。
此法可在開始看書時做,也可在學習半小時后做一次,養成習慣,不僅可以提高記憶力,思維能力也會增強,做完此功倍覺頭腦清醒。
如每次練功收功時做一次效果會更好。這種呼吸法每次做3--5個就可以了,做多了氣沖的可能會不舒服。
3、增強勇氣
有些人膽小、不敢走夜路,碰到悲慘景象難受,精神對外界刺激承受能力小,有人甚至呆著就有恐懼心理,這屬于肝膽氣、腎氣虛弱的表現,除以內臟著手外還要從神經著手配合呼吸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