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太極拳會有很多問題,但是只要慢練就會解決所有疑難問題。太極拳的特點是慢練,每一個階段都要精細練習。堅持一段時間后,你會感受到太極拳的好處非常多,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初學太極拳要以慢為核心
練太極拳的方法是慢字當頭,快是練不出太極功夫的,當然,慢練也是非常辛苦的,練太極拳要的是質量,練好下盤功夫、內功等。
打拳的過程,盡可能做到落腳無聲,所有的動作必須是連貫的,但是慢和連貫是不矛盾的,這方面慢慢用心領會和揣摩就可以做到,不能夠有中間停頓的任何環節,動作之間是環環相扣,綿綿不絕,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而且動作的速度從頭到尾保持一致,不能夠時快時慢。所以,在練的時候,一方面環境盡可能安靜,盡可能的做到心無雜念。
練習太極拳思想上一定要靜,只有靜下心慢慢練習,才能掌握太極拳的精神要領,感受到太極拳練習的意義。
另外一方面,在打一個動作的時候,思想上就已經知道下一個是什么動作,怎么樣打,如何柔性銜接和轉換。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環環相扣。
所有動作更不能夠生硬,必須充分體現出圓活的特點,而身體的軀干諸如腿、腰、背、頭,要從頭到尾保持筆直,所謂頂天立地。
呼和吸很關鍵,必須盡可能的做到隨著動作的變化,協調好深呼和深吸的關系,這里的呼和吸,根本不需要什么特別的方法,自然的呼自然的吸就可以,因為自然就是太極拳的本性,練好了呼和吸,這種感覺和中華氣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氣沉丹田之感。
練習太極拳要感受氣沉丹田,丹田是人體力量的集合地,通過練習太極拳能爆發出體內的力量。
眼睛是全部動作的靈魂和總指揮,手到哪里眼睛就到哪里,手先到眼睛后隨,這個要求是貫穿始終的。全部的動作必須盡可能的放開和舒展,這就是所謂的大架,做到收合自如。
另外,當套路動作掌握到一定熟練程度和火候的時候,就應該好好研究每一個動作的拳理和細節要求了,每一個動作該到位的必須到其位。
比如這一拳打出去,角度如何,打多長距離才能夠力度大,如何攻擊或者防范等等,也就是說,應該時時刻刻都有假想敵這個意念存在,這樣打起來,精氣神會大大提升,動作充滿了生機,有板有眼,有骨有肉。
心態保持平和,不能夠浮躁和急進,因為這是大忌。還有,不能夠貪多,請記住:一輩子,認認真真的打好一兩套拳,已經是足夠和相當的了不起了。
太極拳放松的意義
一曰松靜
即鍛煉一種放松的心態.這也是放松的入手點.所以武禹襄講:“先在心,后在身.”陳鑫公也說過;“心要虛,心虛則百體皆虛.”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
這一動一靜,首先是指大腦的統一指揮功能.所以,打拳必須先使大腦松靜下來.即所謂“洗心滌慮”,排除雜念,使思想純靜地、專一地全心全意集中到拳上來.只有如此入靜,才可以考慮“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高度靈敏功能的境界。
太極拳強調用意,強調意念力的鍛煉,首先必須使大腦總是處于松靜狀態,然后才可以言集中和調動意念力的運用。
二曰松展
在大腦入靜、意念導引下,要有序地使全身各個臟器、肌肉、韌帶、關節處處松開、松展、拉長。
拳論中講的“皮毛要攻,骨節要松”“對拉拔長”、“逢上必下”、“腰以上四成上升,腰以下六成下沉”(陳照奎),“左發右塌,右發左塌”,“前去之中必有后撐”等等要領。
都是這種對稱張開的要求特別是初練太極拳者,更要力求開展,力求舒展,進而要求“開展之中有團聚之意”,開中有合,開合相寓。
三曰松沉
包括內氣下沉、重心下移和一些重要關節的松沉.打拳時,除了頂勁上領以外,其他部位都處于松沉的狀態.如上肢的松肩、墜肘、坐腕(塌腕),下肢的松胯、屈膝、五趾抓地。
中盤的含胸塌腰,都是為了這種周身松沉的要求.這種形體上的松沉,有利于真氣下沉、重心下移,從而穩固下盤.下盤沉穩,又有利于中盤、上盤的輕靈,從而達到輕沉兼備.形體和內氣的下沉,還可以避免中氣上涌,避免動作上的飄浮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