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合是太極拳的特點,練習開合能體現出太極拳的美,練習太極拳要掌握一個圓,每個開合都是在不同的圓里完成的。太極拳的好處是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太極拳開合輔助的三個練習方法
陰陽變化是太極拳的核心,而開合是太極拳運動的規律,練習太極拳每個動作姿勢都要落落大方。
練習一,初學者一定要對著鏡子,按要求準確、嚴格地摹仿動作,務求外形做對,先不要管內部的感覺如何,只要求手型、手位和動作路線的正確。
也不要管放松不放松、拙力不拙力,只管什么地方要使勁,該使勁的地方就要使勁做到位,比如手掌要立住,手背一定要掛住勁,手指一定要挑住勁,虎口一定要撐開成直角。
在開合的過程中要保持平行,這樣才能受力均勻,有伸筋拔骨的作用,即使用力也不一定會做到位。
此時也不要去想“開不動也合不上”的感覺,只是按規矩做到開與肩寬,合與臉寬就行。
為什么要對著鏡子?就是要對照動作要領檢查自己,不看,光憑自己的感覺不行,發現不了問題。后要求形成動力定型,手一動就在正確位置、正確路線上。在熟練掌握的基礎上漸次減少用力,后達到能夠用小的力量完成動作。
練習二,有了前面的基礎,下一步要找上肢的感覺,即胸、背、肩、臂、腕、掌、指諸多部位的感覺。取坐姿,端坐不靠背,閉目,配合呼吸做開合,開為吸,合為呼,呼吸越深長越好。
練習太極拳要保證手的運動要到位,在練習中要專心、靜心的去體驗,尋找練習的感覺。
開手時,兩肩帶動手和臂向兩邊打開,如同兩扇推拉門被沿著軌道拉開,軌跡是微微的弧形,兩肩胛骨雖然有向后合攏之意,但是沒有挺胸,只是肩動而胸沒有動,仍然保持含胸姿態,肩外開,開胸順氣,吸的氣直達丹田。
合手時,腹中之氣膨脹成球,球的漲把兩肩向外推,而兩手要沿著球面向前抱又向里合,因為中間隔著一個球,球要外漲而手要里合,所以合到一定程度便合不攏了。
在此反復的過程中主要體驗肩的感覺,開中有合,合中有開的陰陽協調感。無論開合均須用意不用力,用意念去領,而不可在局部較力。
練習三,把胯的作用也加上。起立,站姿,用混元樁的身法,腿略屈即可,不可太低,上肢動作一如前節,惟每開合時以胯的開合來引帶肩的開合,打開時兩肩兩胯一起開,合抱時兩肩兩胯一起合。
軀干(平常所說的“身”)和四肢(平常所說的“體”)成分體連動之勢,有機配合,意念中,身如圓柱,居中不動,做漲縮運動,體居外圍,環繞著身做分合的滑動。
太極拳的好處
1、打太極拳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生理學家對神經的研究認識到中樞神經系統對人體的重要作用,它是調節與支配所有神經與器官的樞紐。
人類依靠神經系統的活動,以適應于外界環境并改造外界環境。人體依靠神經系統活動,使體內各個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按照需要統一起來。
任何一種鍛煉方法,對全身來說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也是對大腦的良好訓練。這就是太極拳運動的優越之處。
2、打太極拳對心臟、血管系統及呼吸系統的影響
太極拳運動對心臟、血管系統的影響,是在中樞神經活動支配下發生的,就太極拳的動作組成來說,它包括各肌肉群和關節的活動,同時也包括有節律的呼吸運動。特別是橫隔運動。
因為它能加強血液及淋巴的循環,減少體內淤血現象,是一種用來消除體內淤血的良好方法。
3、打太極拳對骨胳、肌肉、關節活動的影響
太極拳運動,對這些部位的影響是突出的,以脊柱為例,練拳時要求含胸、拔背、松腰。"腰脊為第一主宰"等,是說打太極拳與腰脊部位活動的密切關系。
經常練太極拳無論對脊柱的形態和組織結構都有良好作用。它能防止畸形和老年背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