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長期堅持練習能祛病延年。太極拳的特點柔和緩慢,有助于人們修身養性,脾氣暴躁的人可通過練習太極拳達到陶冶情操的作用,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練太極拳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練習太極拳講究的是動靜結合,在練習過程中,要聚精會神,處于平衡狀態。
一般人們通過活動,都感到良好。太極拳如果現在只局限于二人搏斗,就不會發展到今天這么大的適應面。它隨著時代的發展需要由單純的武術發展為多功能的活動項目。參與的人越來越多,老少皆宜,不分性別,不分老幼,不分腦體勞動,它的適應性強。
現在很多體力勞動者也參加這項活動,因為它能起到調節的作用。一般的勞動是局部勞動精神系統沒有得到調節。通過太極拳活動,不論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能達到體內平衡。
平衡是太極拳的核心,也是太極拳的精髓,它具有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新陳代謝等作用。
楊氏太極拳顯著的特點就是動作平穩緩和,式式均勻。比如心臟病患者,其心臟很脆弱,還有肝炎,都需要新鮮血液,凡是運動都能促進血液循環。
但是激烈的運動對他們不適宜,接受不了。比如有心臟病的人,不能練武術中的長拳,它的動作比較激烈,勁形于外,一般的人接受不了。
而練太極拳可以,它的動作緩慢、柔和、均勻。他們都能接受。只要堅持活動鍛煉效果就明顯。“流水不腐,戶樞不蠢”,意思是流動的水不會臭,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就是這個道理。
有許多人有神經衰弱現象,主要是因為大腦過度興奮,不能自我抑制,長期失眠,這樣就會容易產生興奮。
在醫學上叫植物神經紊亂,失調不平衡。練太極拳能使紊亂的神經協調、平衡。
因為太極拳要求“靜”,思想集中,精神貫注,排除雜念,只想練拳,思想處于高度集中,另一方面活動增加了體力疲勞,逐漸睡眠就正常了。如果在睡前練上一趟,信號來的更快。很多同志的神經衰弱就是通過規律性的活動好了的。
練太極拳對身體的好處
一、對骨骼肌肉,矯正脊柱
學習太極拳,對我們的脊柱有著矯正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增強骨骼肌肉。
太極拳幾乎每個招式都要求立身中正,頭向上領、髖關節向下松沉,在拳稱“對拉拔長”。長期的積累下來,對脊柱的形態和結構有良好的作用。
很少能看到練太極的老人會發生脊柱畸形的,駝背的也很少。駝背是典型的老年畸形,是衰老的結果,但是經常練太極拳的人,駝背的發生率就遠比一般人少。經常打太極拳,脊柱的活動幅度比較好,連貫動作具有一定的防老作用。”
二、對呼吸,擁有“開闊”的心胸
練習的時候,有助于我們呼吸的均勻,也有利于提高我們的心肺功能。
太極拳每個招式都要求有開有合,長期的堅持練習太極拳的人,肺組織的彈性好,胸廓的活動度也大,同時還會增強肺的通氣功能。
太極拳,多半是以腹式呼吸為主,呼吸深長均細,在反復的動作中,腹肌和膈肌經常運動,因此可以增加透氣功能。通過腹壓有規律地改變,使體內的血流加速,增進肺泡的換氣功能,這些都有助于保持老人的活動能力。
因此,我們經常看到打太極拳的老人,運動流汗不氣喘,并且恢復很快,其秘密就在這里。
三、對物質代謝,打擊膽固醇
練習太極拳的同時,可以促進我們的新陳代謝,對膽固醇也有一定的作用。
諸葛純英表示,打太極拳對脂類、蛋白質類以及無機鹽中鈣、磷的代謝,有良好的影響。
她強調,打太極也會影響物質代謝,可以說是運動防老。以前曾有過實驗,證實老年人打太極鍛煉5~30鐘后,血內的膽固醇含量會下降,其中以膽固醇增高的老人,下降尤為明顯。
對動脈硬化的老人進行鍛煉前后的代謝研究發現,經過5~6個月鍛煉后,老人血中的白蛋白含量增加,球蛋白及膽固醇的含量卻明顯減少,而且動脈硬化的癥狀也會大大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