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拳者對太極步都很熟悉,太極步關系著整套太極拳的練習進度。太極拳的特點是陰陽變化等,但是練不好太極步無法實現太極變化。太極拳教程對太極步有詳細的講解,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練習太極拳中邁太極步的十點要求
人們常說貓步,卻不知貓步是太極步練習的核心,練好貓步有助于提高太極境界。
1、坐腿轉腰胯
重心自右腳涌泉穴略后移至右腳跟,腰右轉,收右胯,撇右腳,漸漸坐實右腿(重心100%在右腳),右膝與右腳尖上下相應,臀部與腳跟齊平。
2、一動無有不動
當以右腳跟為軸外撇時,合左胯,當右腳掌一著地,左腳跟應隨之離地外展,以便身法、步法相隨和動作順達。
太極步的特點連貫有節奏,走好太極步,整個人顯得非常優雅,像仙子般在漂移。
3、肩胯相合
腰右轉時,肩在轉,胯也應同時右轉。如果腰肩轉而胯不轉,則成了扭腰,因此說轉腰胯比轉腰更為確切。
4、內勁潛轉
腰胯右轉時產生的內勁,經腿、膝至腳跟,象鉆頭似的右旋入地,右腿穩固了,邁左步方能做到輕靈、穩健。
5、兩肩齊平
腰胯右轉時,不應出現右肩低、左肩高的現象,以免破壞立身中正。
練太極拳首先要練好太極步,下盤不穩定會影響到整個周身的穩定性,而且易造成骨骼損傷。
6、點起點落
提左腳不要蹬地而起,不要擦地拖起,也不要全腳掌同時離地,而是腳跟外側先離地,然后腳掌內側離地,猶如從泥漿中輕輕地、慢慢地將腿拔起。點起點落是邁太極步的規律之一。
7、旋踝轉腿
提右腳時,左腿(膝)應內旋;左腳前伸時,左腿(膝)要外旋。當然,其旋轉的幅度,要比旋腕轉臂小得多,不要做得太明顯。
8、腰帶腳
腰胯略右轉(約15度),帶動左腳提起,以利于移動腿松柔、自然。
9、提腳莫高
左腳不要提得過高,以免牽動自身的重心,離地不宜超過一拳,但也不可拖地,腳尖自然下垂。
10、虛腿放松
提腳伸腿均以大腿帶小腿,左踝關節、膝關節和左腿肌肉應放松、自然。
練太極步的前進方法
一、站好一個身正勢穩的弓步
1、前腳要落胯下沉,后腳要塌胯下沉。
2、左右胯骨要垂直地面,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面向正前方。
3、弓步時,兩腳的間距要比肩寬稍短,具體因人而異,切忌偏大或偏小,以免影響到身體的平衡。
二、開胯碾腳
1、碾腳要領
什么是楊式太極拳的碾腳?由碾步而得名,相似于擺腳,扣腳,所不同的是要以腳跟為軸,腳掌,腳趾輕貼地面碾轉(或以腳掌為軸碾轉腳跟),如同碾子在碾盤上轉動一樣。整個腳底都要貼地,以腳跟為實,腳掌和腳趾為虛,腳跟為中心,貼地轉動。
還要明白以下功理:意想前面右胯是轉動的軸心,通過松開右胯而帶動右腳外碾。右胯是主動,右腳是被動,要一邊松沉一邊轉動,緩慢又均勻地運轉。不要把身勢松沉和胯腳轉動分開,亦不要以前腳為軸心轉動,因為這種擰膝蓋的練法容易損傷膝關節。
如果前腳不能自然轉成45°角,就不要硬轉求得,能轉多少算多少。膝蓋垂直于地面,楊澄甫宗師說:“腿曲至垂直為準,逾此謂之過勁。身軀前仆,即失中正之勢。”我們不可不察!
2、碾腳的感覺
一邊沉一邊轉,實腳外碾,腰胯松沉下來,與腳跟上下貫通。如練到位,胯轉帶動腳外碾時會有一股暖流從腳底熱串到腰脊之上的感覺,而且越沉暖流越大。
實腳跟勁沉于地,但是實腳膝蓋是不大受力的,這才是松膝的功效,所以這樣開胯碾腳的練法不傷膝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