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思想的進步,養生已經成為關注的熱點。太極拳的好處被科研證實,同時,也深受人們的歡迎。太極拳的特點柔和緩慢,符合現代人們養生要求,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初學者如何輕松愉快的練習太極拳
太極拳是未來發展的潮流,也是人們養生的理想運動。練太極拳能幫助我們緩解精神壓力,還能預防疾病。
第一點,心態上要保持輕輕松松
別把練功夫當負擔,宋先生說“要玩而求之”,這是太極拳入門的鑰匙。大家要往輕松愉快里練,往神清氣爽里練。站樁的時候可以聽輕松的音樂,可以看風景。
剛開始諸事不問,累也不管,錯也堅持!先在姿勢大概正確的前提下保持時間。起碼沖到四十分鐘,然后再往里面轉。大家放心,這個階段筋骨疲勞酸痛是很正常的,每天只要不超兩個小時的標準訓練量,想落下毛病也難!
練太極拳講究的是心靜體松,心靜能幫助我們緩解大腦疲勞,有效防治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
第二點,重心在前腳掌上
保持下肢三節(胯、膝、踝)的彈性,千萬不要把腿站死了。站滿腳跟是其他訓練體系的要領,后面的訓練步驟有其特殊要求。
雖說太極拳各宗各脈殊途同歸,但是起始階段大家不要亂套用。人家是有傳承的,練到一定階段,老師會告訴他,怎么調整一下,人家功夫就上去了。那個要領你不知道,還一直站在腳跟上,時間長了,很容易傷后腦。
第三點,顫抖是好事,出汗也是好事,不用擔心
長輩說“出完大汗出臭汗,出完臭汗出細汗,出完細汗出香汗”。到了只細細出汗,但不疲不喘才算進門。剛開始大汗淋漓之關是一定要過的。
修煉太極拳身體能得到放松,能保持愉悅的心情,同時也能解決生活中的煩惱,達到修身養性的作用。
抖是調整內里的上乘法門,妙處說不盡,大家自己在練里體會,金子撒在地上,誰揀到算誰的。
第四點,“松肩”
但“肩”的問題不要多問、也別多想,記著“松”這個大要領,先站去。松肩涉及的要素太多,說不明白,越說越糊涂。
其實就是耗的肌肉沒勁了,筋就抻開了,筋一開就不用別人給講了,自己就明白了。如果能把肩松下來,手就沉了,這是個標準。利用手的沉勁,進一步松肩,慢慢就把頸、背的筋腱抻開了。這樣勁才能順著脊椎沉下去,然后才能談到練腰。
學太極拳要做到端正和穩定
第一、端正
練習太極拳首先要注意姿勢正確,特別是身體中正,不能東倒西歪。其它部位也要按照動作要領做到位。初學階段要抓住姿勢“端正”這一環節,不可貪多求快,潦草從事。
這樣做開始階段可能刻板一些,初練起來靈活性稍差,但只要抓住了“身法”中的主要矛盾,其他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太極拳的拳理拳法是很靈活的,因為太極拳是我國傳統的武術,所以很多人就將其定格在死板上,太極拳一定要活練。
第二、穩定
要使上體端正舒適,必須首先保持下肢穩定。步型、步法既是姿勢當中的一部分,又是整個姿勢的基礎。經驗證明,很多人下盤不穩,并不完全出于力量不足,而多數是由于步型、步法不當。
如果步子過小過窄,或腳的位置、角度不對,以及變換動作時虛實不清,勢必造成身體重心不穩。初學者必須把步型、步法的要求弄清楚,可以單練各種樁步和步法,先把身體重心的變換找清楚。
這樣既利于培養下肢的支撐力量,又能把主要步型(弓步、虛步、獨立步等)、步法(進步、退步、側步、跟步等)的要領掌握好。
想要穩定,就要練好腿部的力量,很多人認為初學時的樁功很累很無聊,其實樁功也是活樁,只是你沒找到其中的樂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