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好處是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具有緩解疼痛的效果。太極拳的特點柔和緩慢,在練習中也不會有累的感覺,女性練太極拳能調節內分泌紊亂,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
練太極拳能讓氣血運行流暢
練太極拳能鍛煉腰部,同時能加快血液循環,調節氣血,女性有血虛、貧血等癥狀,可以通過練太極拳補氣養血。
要想把太極拳的拳式動作做得符合標準要求,習拳者的腰部要達到超常的柔韌性才行。側俯腰動作,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所以很多人做不好這個動作。
我們就是通過這樣超出人體生理常態的動作,來大限度地擴展腰椎關節的活動范圍,從而使太極拳的拳式動作做得標準到位。否則,一些太極拳拳式動作做起來就會力不從心。
初學太極拳要從慢練開始,太極拳是一項有氧運動,在慢練中才能得到鍛煉,同時也能掌握太極拳的要領。
例如腰部缺乏側俯腰訓練者,在做“擺蓮腳”這個拳式動作時,就會因腰椎僵硬活動不靈,因而使轉腰與右腳從左向右擺動的動作脫節,造成左右手掌拍擊右腳面的動作不協調,以至不能發出輕脆的擊響聲。
另外,右腳擺動的高度必然也要受到影響,因右腳抬得低,在手掌拍擊腳面時,勢必造成上身前傾弓腰的錯誤動作出現。
拳諺說:“低頭貓腰,學藝不高”,因此,我們只有努力練好腰功,才能使拳式動作達標準,套路演練合規范。側俯腰的操練方法和要領如下。
正確的練習太極拳能強身健體,錯誤的姿勢不僅不能健身,還會傷身,因此在練習太極拳時一定要集中精神練習。
下肢并步,立正站好,兩手由身體兩側直臂由下向上弧形擺動至頭頂上方,兩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頭正頸直,兩眼平視前方,挺胸塌腰,兩臂伸直。
爾后,下肢不動,以腰為軸,軀干和上肢向身體左側擰轉90度,上身緩慢地向左下方俯身彎腰,兩臂隨之下垂,兩手向地面接近。右側俯腰反之。爾后,還原重做若干次。
在做側俯腰時,要十趾抓地,挺膝站穩,以保持人體重心的穩固。上身側俯時要收腹,這可以確保脊背的正直。
擰腰時,一定要把身子轉正以后,再向下俯腰,這樣才能使腰肌有“抻筋”之效,使腰椎有“拔骨”之感,從而使腰部的氣血運行順暢,腰肌豐滿,腰椎堅固。
抻筋拔骨是個慢功夫,不能急于求成,否則欲速則不達。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先使小腹能貼在大腿外側,以后雙手能按在地面上,就算達到訓練標準了。
練太極拳對各系統的好處
1.對神經系統的調節
練習太極拳要求做到心平氣和,精神內守,用意念引導動作,處處柔緩圓活,速度均勻而有規律。這就需要在與人體各個肌群相應的運動神經中樞之間,以及運動神經中樞與植物神經中樞之間達到高度的協調。
2.對循環系統的調節
常言道:“人身血脈似長江,一處不到一處傷。”這形象地說明了人體氣血暢活對健康的重要性。
太極拳是一種螺旋式的弧形運動,這種運動對血管和淋巴管都起到了良好的按摩作用,促進加快循環。
3.對呼吸系統的調節
太極拳運動中的開、合、虛、實動作,要求與呼吸相結合,即實為呼,虛為吸。練習太極拳時,要氣向下沉,即“氣沉丹田”。
這樣可以保持胸寬和腹實的狀態,使得胸部舒適、自然,腹部松沉,從而能有效地放松緊張的呼吸肌,改善肺通氣量,增強肺臟的代償功能,延緩肺腑呼吸系統的衰老。因此,練習太極拳能有效地防治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