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是太極拳的檢驗階段,推手具有技擊、防身的作用。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因此,學習太極拳一定要掌握推手,推手也是每個習拳之人的目標,太極拳教程對學習推手的過程有詳細的講解,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太極拳推手的學習方法及意義
練習太極拳具有兩大作用,一是健身,而是防身,而學習推手就是為了防身。
練太極拳的人,都知道練拳是練體,推手是應用一個整體的兩個部分。學會拳架子只學會一半,還要學會推手,推手中關鍵的問題要在沾、連、黏、隨四法上下功夫。
實際上推手不僅是武術,也是一套拳架的全面理解與解釋。只有推手才是檢驗練拳架子正確與否的必然途徑。
練習太極拳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想要學好推手,首先要掌握好太極拳的基本功。
拳的意義是武術,過去只把武術是講技擊為唯一,但是今天的武術絕非是戰斗的唯一手段。動物打架,都是先排好架式再打。內家主張打人不露形, 露形不打人,隨手采招,信手拈來,無跡象中取人,為貴。
打人不入內,還是有拘滯之力牽制,有明力還未退凈,是松的功夫不夠,尚未松凈。內家拳不以形象為重, 意、氣、力三者結合起來,當用之處,不須猶豫,勿失良機。
武術絕非要爭強好勝,它的動作反應不僅是那樣的快速,而且能指揮身體的進退和變化及閃、展、騰、挪等技巧的機智靈活。
練習太極拳推手一定要熟悉的運用內功,掌握好氣沉丹田,因為丹田是力量的集合地,在激戰中爆發無窮的力量。
太極拳以小力勝大力, 以少動勝多動, 以沉細之妙用, 以靜制動,敵欲動, 我欲須靜, 敵愈急, 我愈能靜。敵愈力強, 而我勁愈須柔,不論我處何境,均須從容沉靜。但不能過分強調,因為太極拳的另一個意義主要功能是促進人們身心健康,武術尚在其次。
那么很多人會問, 什么叫太極拳推手?推手是太極拳術語,有說打手、搭手、靠手、遛遛手、或揉手的名稱不一,各派武術家也都有各自鍛煉、練招的方法。
甚至可以說:沒有太極拳也就沒有太極拳推手。但我們需意識到推手絕不是對打、打架、斗牛、用拙力把對方打出或摔扭,過去只把推手當作技擊為唯一方法。
而如今是比誰更輕靈,是一種神經末梢知覺、觸覺、靈敏度、敏感反應能力, 太極拳術語也叫“聽勁”功夫(藝術)。
學習推手的意義
一、推手是太極拳的精華
推手是太極拳各項技法學習的提高階段,只有掌握好了推手,我們才能進一步學習太極拳的其它技法。
如果說拳架是太極拳攻防招式的組合套路,那么推手則是太極拳攻防招式的應用。太極拳如果丟掉技擊內涵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學習太極拳必須把練拳架、練推手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收到強身健體、提高技擊的全面效果,也才能真正步入太極拳的神圣殿堂,獲得太極拳的真諦。單就推手而言,通過練習,可以進一步校正拳架,深刻領會拳架一招一式的真實涵義。
所以說,推手的學習,也需要建立在拳架掌握的基礎上。
二、以靜制動的訓練,可以加強大腦中樞神經功能
練習推手時要求思想高度集中,把注意力放在粘點上,需要良好的靜定功夫。心愈靜,才能權衡對方的綜合實力,達到心中有數,戰勝對方之目的。心靜還可以穩定情緒,增強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功能,特別是在推手競賽中,可以幫助消除怯場心理。
心靜還有利于正確處理推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有利于個人技術的發揮,如對方在什么時候、將用什么方法進行攻擊,我方應在何時采取何種有效防御措施,以及根據對方實力情況,我將以何種方法發放更有效等,正所謂“靜能生慧”。
經過這樣的長期訓練,就能深刻理解拳論“以靜制動”的真正涵義,從而大大加強中樞神經的功能。
太極推手是一種“知人”的功夫,學習推手,是有助于提高我們的判斷力和分析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