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打太極拳都出現關節疼痛的現象,我們通過研究發現,練太極拳的時候,大多都是處于半蹲。太極拳教學要求練習時受力均勻,導致關節疼痛是因為沒有掌握好力,太極拳教程中對關節的保護有詳細的講解,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關節疼痛請練太極
研究表明,關節疼痛者可以通過練習太極拳緩解癥狀,太極拳能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據報道,波士頓醫學中心一個研究小組25日在美國風濕病學院會議上公布了這一研究結果。研究報告說:“太極運動神形合一,有助于膝蓋自我修復。”
研究人員對一組60多歲的膝關節炎患者進行12周跟蹤調查,讓其中一部分患者每周打兩次太極拳,每次半小時;另一部分患者進行等量常規拉伸練習。這些患者關節炎病史均超過10年。
結果發現,長期堅持練習太極拳的患者疼痛現象明顯改善,同時還提高了身體的免疫力,更健康。
有報道說,該研究小組之前的研究已發現,太極拳動作舒緩,可以改善肌肉功能,提高身體平衡性和靈活性。
胯的單勢練法
1、轉腰胯功
①身體站直,腿與肩同寬,雙腿微微下蹲,雙目平視前方,重心放至跨處。
②雙手上升于腹前,兩手背朝前,手心向身體,兩中指相對,兩手距離約一拳,在臍部前,成摟抱狀。
練習太極拳一定要掌握好力度,這樣才能在練習中保護膝關節,同時還能增加骨質密度。
③下肢不動,兩腳平實踏地,要以胯帶腰先向左側旋轉,雙手姿勢固定,向左后方轉到大限度為止。
④上下肢不變,再以胯帶腰,從左側反轉回來,向右側后方旋轉,轉到大限度為止,這樣反復練習20遍。
2、開合胯功
①立正姿勢起勢,雙手叉腰,四指朝前,拇指朝后,兩膝微屈,頂頭懸,沉肩塌腰落胯。
②上肢不變,先提左腿松胯,重心移在右腿上,松胯。左胯旋轉里合,左腳尖領勁,合后左腳尖點地成虛步;然后,再松開左胯,腳尖領勁外撇落地,在右腳前約一尺距離,左右腳尖方向相反,方向都朝外,踩在同一直線上。
③接上勢,重心放在左腿上,松胯提右腿,右腳尖領勁,以胯帶腰,體向左側旋轉里合,右腳尖點地成虛步。
④接上勢,以胯帶腰帶腿,腳尖領勁,外撇旋轉,松胯落腳,兩腳距離約一尺,重心移到右腿之上,兩腳尖方向相反,同踩一條直線,反復訓練20遍。
3、高踢腿功
雙手叉腰,四指朝前,拇指朝后,虛靈頂勁,沉肩垂肘,含胸塌腰,氣沉丹田,先踢左腿,胯松開高踢,先腳尖朝下勾,腳面伸展踢,再腳尖朝上勾踢。先左后右,盡量使胯骨松開,筋、骨、皮同時放松拉長,這樣反復高踢,左右各10次。
4、擺腳轉胯
雙手叉腰,四指朝前,拇指朝后,虛領頂勁,沉肩垂肘,含胸塌腰,氣沉丹田,先左高踢腿,不落再向外側擺擊。與體側旁齊,再下落還原位。踢時腰要松開,通過擺腳旋轉,拉長胯旁肌肉。先左后右,反復訓練,左右各數遍。